其它

50歲的第四周:我們的二十世紀

年前為排遣焦慮連續看了兩部娛樂電影,娛樂片記憶庫相當有限的我,無法分辨它們到底是不是「很」好看,但慶幸這兩部都有大量的歷史,或為橋段,或為脈絡,可以跟我腦中的二十世紀故事相連。

第一部是金牌特務-金士頓緣起,講的是一戰前希冀和平的英國貴族及僕侍,秘密組成管家俱樂部臥底在全世界政要身邊探聽情報的故事。電影的巧思在於,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成為成劇中虛擬人物參與推動的情節,包含造成一戰導火線的塞拉耶佛次殺、列寧推翻沙皇、美國威爾遜總統決定參戰,都有了另類創意的歷史解釋。不知道課綱改進後的年輕人看起來感覺如何,出身聯考填鴨式教育的我們這一代覺得挺有意思。

另一部是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西城故事,它是致敬1961年原版西城故事的嶄新歌舞片,而原版西城故事又是改編自致敬莎士比亞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舞台劇。限制重重之下,想當然爾,它不會是大導演最精彩的作品,但對照舊版重拍一字不漏,僅僅是將場景更明確指出是林肯中心,就感受到導演將藝術生命與二十世紀早期大師伯恩斯坦(西城故事作曲家)合流的感動。我則追尋99年到林肯中心聽紐約愛樂的記憶,為自己曾經的足跡而欣慰。

同時還看了一部不算娛樂片的法蘭西斯特派周報,中間有一段中年阿姨記者去採訪學運熱血青年,也令我看到淚光矇矓。雖然片中影射的是法國學運領袖,我腦中浮現的卻是反送中青年,不要說第一線採訪,自己恐怕連在電腦螢幕前全程見證都覺得難以承受,看著電影卻為現在的自己而感到慚愧。

這中間有什麼共同點呢?做為一個七十年代生的人,無論是殘酷的一戰二戰冷戰,還是天真的香奈兒披頭四阿姆斯壯,都是我們的20世紀。我對GOOGLE手機和社群發明之前,那個透過紙本和影像紀錄,允許每個人有不同回憶的20世紀仍然感覺溫熱,

但同時做為不到三十歲就與電腦形影不離,我對21世紀透過搜尋能夠和每件事情發生關聯感到安心與強大。無論如何我都不會認為過去更好,但無論如何我想說的都是20世紀的故事。

正如除夕將舊的一年封存,二十世紀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封閉的水晶球內,你如果仔細去看,那裡面有很多小孩向未來揮手,其中有一個是你。

去年開始的創作之路,就是從一個長者童年出發。從此我也不斷去回想自己和夥伴回到二十世紀的童年,可能講出什麼故事。有純真小孩的故事,那會是一個好故事。

大人的數位轉型

海鮭回台的企業人,學習數位知識,重拾創作心願,進行生活調整,用清爽的心迎接跳五時代! 現於科技公司擔任行銷長,#大人的數位轉型 創辦人,遠流出版 #WFH在家工作的成功祕訣 專書推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