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資產配置的三大原則

前一篇分享了【理財金字塔】的觀念,用圖清楚解釋了對應不同報酬與風險下的金融商品選擇,這次要更深入來談談【資產配置】這回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托賓(James Tobin)窮其一生致力於投資組合理論與資產定價理論,承襲著學者的思維但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叫做:「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所以即便是全球知名追求絕對報酬的對沖基金,也謹守著資產配置的原則,在充滿波段與風險的市場上匍匐前進。

所謂的資產配置部位,是扣除掉底層-保障與預備金帳戶頂層-投機帳戶後,最中段精華的區塊,通常會連結到一個明確的中長期財務目標,例如退休規劃、子女教育金規劃、第三人生夢想等等,而這個目標通常能夠用數字量化。舉例來說,我希望60歲退休後每年有100萬可以花,用來吃喝玩樂、旅遊、學習、交朋友,若我能活到90歲,則以最簡單的直線計算法,就要準備30年的100萬即3000萬,雖然這數字聽起來很嚇人,但的確是一個量化且一定會發生的長期目標,也是我們為什麼那麼努力儲蓄並完善資產配置的重要原因。

資產配置的三大原則

若搭配理財三角形的圖來看,資產配置能依個人風險偏好配置在穩健型與成長型的金融商品上,但在雄心壯志要展開配置以前,有三個大原則提醒。

資產配置的三大原則

策略性規劃-莫忘初衷

別忘了資產配置所連結回的中長期財務目標,若你的目標能接受較大幅度的波動,也就是發生大幅超標或落後也沒關係,舉例來說退休後希望每年有100萬可以花,但是若達不到則每年有70萬也還算活得開心,那就可以將成長型商品的比重拉高,加入一點風險讓投資組合的波動放大,有虧損機會但也有可能賺到更多財富。

別忘了當初的目標,再來決定配置能承受多少風險,並持續在長期投資中維持這個策略。

交易成本很重要 – 別被銀行賺走了大部分獲利

全球第一檔指數型基金發明人-先鋒集團(Vanguard Group)創辦人-約翰∙伯格(John Bogle)在他的著作《夠了》寫道:「複利報酬很好,但前提是別被複利成本吃掉」。

投資基金的成本包含申購手續費、銀行管理費、信託費、匯出匯入手續費、配息課稅等,零零總總加起來可能要2%,目前台灣銀行牌告6個月台幣定存利率0.59%,美元定存利率0.18%,相比之下是不是覺得手續費成本驚人。

再者,這個費用是不管投資人有沒有獲利,都要先吐給銀行或發行單位的,所以選擇低廉手續費的金融工具如ETF,或是買基金跳脫傳統銀行找基金平台如鉅亨網、基富通,都能有效降低成本,避免長期投資下來獲利也被吃掉一大半。

不能與波段交易混為一談-搞清楚「投資」與「投機」的差異

「投資」是長期持有企業,企業為社會創造價值,持續發放股利,盈餘不斷成長,投資人所持有的淨值持續增加。

「投機」是預測市場活動,推測股價在短期內會上漲或下跌,如果你相信自己的分析與操作能力,我也不反對你做些投機交易,只要風險控管這把尺掌握在心中就好,但是這塊進進出出的部位被劃分在「投機帳戶」當中,別跟核心的資產配置混為一談,而且看圖就能算得出,「投機帳戶」金額最好控制在一定比例之內,以免因小失大。

謹記配置時的三個提醒,隨著世界經濟不斷成長,你的資產也會隨著累積增加,但別忘了財富是為了讓家過得更好,讓你夢想中的生活藍圖能夠實現。

克萊兒

財金系、財金所本家畢業,在國內銀行與外資銀行十幾年,金融證照考了十幾張。 目前是國際認證的財務規劃師以及財商課程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