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你最喜歡的冰淇淋組合是什麼?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讀後感

幾年前,我看到作家<御姊愛>介紹TED上的一段影片,非常有所感,這段影片的主題是《Why some of us don’t have a true calling為什麼有些人沒有一個真正的天職?》,是來自作家/職場講師/藝術家 Emilie Wapnick的演說。

有中文字幕版本的連結: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30870

這影片,為所有被形容為「很愛搞東搞西」、「興趣這麼廣泛似乎不太好?」的人給出了一個較為清晰的思路。

你最喜歡的冰淇淋組合是什麼?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讀後感

但說真的,當我正在從事一些被稱呼為「搞東搞西」的事情時,內心真是歡喜得不得了……(例如有時寫作、有時搞行銷、有時作皂玩品牌,有時又自己規劃電商、有時又推課程、有時又跑去搞投資,最近想做生活選品概念店,然後去年,我甚至搞了一個平台?)

但偶爾又深深地憂慮,覺得自己這樣「好像不太好」。因為這種「搞東搞西」的背後,其實是「對什麼都有興趣,一有興趣就投入100%的火力,一陣子覺得學得差不多之後,熱情又迅速退卻,想再找下一個目標…」我們總是做很多的事情,看起來成果頗豐,但卻很少被稱呼為是什麼一生懸命的專家,因為我們想做的事情太多了,開發新領域是我們的專長,持續研發卻不是。

照理說這樣其實也沒什麼不好,像我有一樣症頭的人也不少,但在我們這類人的心中,常常有時不免會自我責怪,「這樣找不到一個終生的方向,似乎『不太好』」。

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對沒有一個終生的方向會有所質疑。

你看過皮克斯的出品的 <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嗎?

在靈魂先修班裡,編號22號的靈魂體,一直無法找到點燃熱情跟夢想的火花,所以遲遲無法再次當人,等等,找不到熱情是一種狀況,那有沒有一種可能?

如果這個靈魂有太多引起他熱情的火花跟悸動?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就是在講這個狀況。如果一個人有很多興趣,甚至能引起他熱情的火花有很多個,要怎麼辦?

我介紹一下,這本書的作者,<瑪格麗特.羅賓斯婷>,她是生涯發展顧問,為客戶提供工作生涯發展與人生規劃的諮詢。輔導過五千名以上的客戶面對各種人生課題。迄今創立過三種截然不同的事業,每一次都在事業有成之後覺得必須轉換跑道。

花心而博學的正負面例子:

有些人天生就是「多面向發展者」,他們不會只有一個天職,事實上更早的時代裡,人們甚至認為「多面向專長才是正常」,例如盧梭他是哲學家、思想家、政治理論家,但還是個作曲家蘇東坡是文學家、美食家、段子手、書畫家

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被稱為是個「博學者」,他不只是藝術家但也是個科學家、工程師(根據維基百科上註明,他在繪畫、音樂、建築、數學、幾何學、解剖學、生理學、動物學、植物學、天文學、氣象學、地質學、地理學、物理學、光學、力學、發明、土木工程等領域都有顯著的成就)

瑪格麗特在書中稱這些有多元性向的人為「多面向發展的文藝復興人」 (The Renaissance Soul ) ,這些人通常會被他人貼上不雅的標籤,像是「半弔子」、「沒出息」、「半途而廢」等,然而,他們是同時對許多事感到興奮、熱愛新挑戰、害怕一輩子困在同樣的事業裡、習於對多種興趣迅速投入、甚至在事業成功後會感到無聊或焦躁。

多面向發展的文藝復興人有三個基本特質:

在這本書裡面,透過一些簡單的測驗,幫你確定你是否真的是一個有多項興趣的人,同樣的也透過一些小工具幫助你找到屬於你自己內心真正重視的事情,然後在可以兼顧現實環境的狀況下,逐漸的透過你可以發揮出熱情的事情,轉換成至少可以讓你維持生計的收入,讓你魚與熊掌都可兼得。

分析人生現階段最重要的價值觀

你最喜歡的冰淇淋組合是什麼?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讀後感

在《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書裡提到一個幫自己檢視什麼該是自己的「熱情焦點」的方法我覺得很不錯(前提是:對自己要誠實)

首先,在眾多價值觀裡選出目前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5項。以及,把10項生活中的重要事物依照對自己的重要性排序。

交叉對照自己的答案,就知道自己應該把重心放在哪些領域、哪些事情了— 就是那些符合自己重視的價值觀與對自己重要程度排序比較前面的事。

最後也記得問問自己:那麼每天實際發生在自己生活裡的事,跟理想中的自己有重疊嗎?

各項技巧與法則

再來,作者提出好幾項關鍵詞來說明,該怎麼樣找到或往這條多元的路邁進!

1. 四色冰淇淋法則:透過「焦點組合策略」來打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且最多只能選出四種想做的事情來做,超過第五種會變得分身乏術,並且這幾種事情不一定要有關聯,且可以隨時變動,但也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不需要給自己太大壓力,不用做好做滿,它可以隨時彈性調整,透過這練習僅是反映出想要追求的事情。

2. 「真工作」幫助圓夢:她提出真工作是可以選擇的,且必須具備五項標準,包含「收入和福利」、「活力」、「時間」、「訓練和設備」、「建立人脈與自我宣傳」,雖然我們的真工作並非100%符合自己的興趣或喜好,但真工作是一個更加接近「熱情焦點」的一個跳板或中間站,同時保有一定的收入。也就是說,「保有自我」或「對我有利」,利用這份工作來得到想要的事物,重點是和你的身分認同沒有絕大關係。例如:你擔任老闆的專業秘書,希望有機會為自己以後設計公司建立潛在客戶。

還有,當別人問你是做甚麼的時候,要以「熱情焦點」來回覆,並非是真工作! (別人對你的身份認同應該是你的熱情所在,而不是你的職業或者地位)

3. 「工作傘」概念,如何讓興趣賺錢,這邊大抵就是現在說的斜槓,只是作者區分成以下:

第一類工作傘:重複進行的一套程序的活動,或是可以運用在多種地方的技能,包含書籍編輯、拍片、教書、寫作。

第二類工作傘:

a. 追求單一興趣,但身兼數職,也就是一條龍的技能或專業培養。譬如行銷案的一連串發想、撰寫、提案、執行、溝通等等。

b. 二合一,把兩份事業或興趣結合成為你的識別,或是一個工作外加一個熱情焦點,例如:銀行行員兼作家

c. 自由工作者:自由撰稿者、顧問、或自行創業

4. PRISM稜鏡測驗,幫助自己更勇敢承諾與執行。「Price代價」、「Reality現實」、「Integrity完整」、「Specificity明確」、「Measurability可測量的」。在想要放棄,或不確定自己的心意是否有把握,可以透過這個測驗來減低質疑自己的機會,更能持之以恆。

「Price代價」:你必須付出多少時間、精力,所愛的人可能會為你做出那些犧牲、情緒壓力等。

「Reality現實」:不要問自己怎麼達成目標,而是目標達成後,要問自己喜歡這樣的生活嗎?

「Integrity完整」:為什麼要投入這項興趣的核心思想,為什麼認為這件事值得投入。譬如可以激發生活的靈感嗎? 還是讓你找到

「Specificity明確」:描述這項熱情焦點來說,你認為的成功是甚麼? 也就是要得到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譬如,

「Measurability可測量的」:需要明確定出確切完成的日期、時間等,否則容易陷入光說不練的空轉。

總之,這本書一步步剖析內心深處,卻也提出具體的方法避免多面向發展的人容易分心或放棄的缺點,裡面有很多技巧來幫助自己真正採取行動!以及,該如何面對身旁人的不理解,甚至相反地,可以尋求他們的協助!

社會價值的刻板印象

旁人會善意的提醒,「30歲以後要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不然就會一直繞圈子喔!」「40歲以前一定要在一個領域好好耕耘噢!」

事實上這些關心的背後,都隱藏一種社會文化的價值觀:

人一生必然有一個最適合你的天職。你如果沒有找到天職,必然是你尚未發現。

我們從小就被問「你以後長大要做什麼工作呀?」(當然,那時候沒有人會把你的答案當真,大家不過是笑笑童言童語而已)華人文化甚至還有「抓周」,我一位朋友想方設法的讓「醫生聽診器玩具」放在孩子的正前方,果不其然孩子抓到了聽診器,朋友欣慰表示,「太好了,他以後會當醫生。」

這套文化習俗其實是一種安撫,讓長輩對於下一代的天職產生一種「預見感」,但深究背後,卻是我們對於人生「單一天職」的執著。

「單一天職」確實是非常讓人尊敬,有的人一生就好好把一件事做到最好,例如成為世界頂尖設計師、建築師…但我們好奇的是,難道每個人真的都該有一個「單一天職」嗎?

社會如此推崇「單一天職」的概念,恐怕與工業社會的進程大有關係。20世紀因應工業化社會與其發展,「工廠式管理」成為最有效能的管理方式之一,這種管理方式將每個人都被視為生產鏈上的一個環節,分工精細以達成最大效能,換句話說,每個人都必須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位子」,藉以被歸類、被使用並與他人區別。但如今進入人工智慧時代,一人一位這種天職思維開始面臨挑戰,因為機器人將取代很多人的「天職」

以前,我一直無法和自己這種「多面向齊發」的個性和解,我知道有些人羡慕這樣的特質,但我始終深信,也許我應該會有一個天職,只是還沒找到。

我不知道你是否跟我一樣,始終無法跟多面向發展的自己和解?如果你也總是被「一個天職」的概念綑綁,而覺得「找不到自己」,

那麼,我想邀請你來看Emilie Wapnick這段短演說(約12分鐘),有中文字幕版本的連結: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308

或者 你可以看看這本書

你最喜歡的冰淇淋組合是什麼? <熱情人生的冰淇淋哲學>讀後感

也許,透過對整個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反思,會讓你接受這樣的自己、和自己和解,也對這麼特別的自己更加珍惜和喜愛。

我是鄭安珀

我是鄭安珀 過了40歲的菜鳥CEO,人到中年,做些發自內心做自己開心的事。 而做熱愛的事,不表示路上沒有阻礙,沒有困難,相反的,突破之後的體悟,更顯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