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媽媽與我的親密空間

多年前,我開過一家餐廳,店名「親密空間」,那是我心目中對「廚房」的定義,一個家庭最溫暖的地方。有豐足食物、親暱家人,舒適氛圍中彼此可以無話不說,且心胃味蕾同時消化著一樣的美食,流為血緣。

我是這樣用豐盛食物把孩子養大的。我的母親在過去貧瘠的歲月裡,也盡可能給了我充足的養分長大成人。懷念母親時,某些色香味會在腦海裡反覆重演:筋疲力竭工作一天回家亮在桌上黃澄澄的玉米雞湯、出國太久嘴饞打電話想吃的「媽媽,我回家那天要吃豬腳」、一顆顆雪白糯米包裹的珍珠丸子、還有煎香再燜入味的青椒鑲肉……最遺憾的,是再也吃不到她手做的肉粽!

媽媽在世時,我們家最重要的節日不是春節而是端午,因為美味的肉粽太讓人期待。而因為我,媽媽從沒有錯過一年一度包肉粽的節日。一邊裹著粽子,她會一邊說故事:說白蛇喝雄黃酒現形,最終被鎮壓在雷峰塔下;說我出生時家家戶戶都在包粽子,空氣裡滿溢粽葉香。小小年紀的我聽著、記在腦海中,恍惚以為自己是白蛇託生,一生嗜酒而沒有酒量、滿腹熱情卻「留連時有限,繾綣意難終。」

母親有一雙巧手和無窮創意。我童年記得最美味的食物是她做的麵食。窮窘年代,只需要麵粉的饅頭是最經濟的食物,但媽媽可以編變出各種花樣。一點蔥花就能變出花捲或蔥油餅,最奢侈是紅豆包,所以媽媽把它們編成一葉葉有精緻捲邊的漂亮小舟,讓人看著就是捨不得吃。但最難忘是媽媽做的糖油包子,豬板油剁得極小丁塊,拌上糖做成內餡,熱呼呼剛蒸出來時咬上一口,又香又甜的糖油爆漿在嘴裡,豬油丁明透像水晶,那美味滿足了孩子渴望甜點的心,至今仍是我夢中的絕頂美味。

小孩子更要面子吧,有一次特別告訴媽媽「中午要帶同學回家吃飯」,那天媽媽給的像今天餐廳裡提供的簡餐:一片煎得香嫩多汁的肉排、兩樣青菜、一個荷包蛋、一碗倒扣在大盤上的白飯……我永遠忘不了的「豬排飯」!拮据的生活裡那是媽媽端出的最大心意,那滋味,我一生都在複製,滋潤我自己和營養我的孩子。

端節將近,母難日又臨,記憶裡都是媽媽,和媽媽端出的食物。我想,我這麼喜歡烹調,又這麼喜歡看著人把我做的食物吃光光,一定是緣自母親。

媽媽,我愛你,我現在過得很好。天上人間,我們都要平安快樂喔!

黃美華

我是誰?我是玫瑰不謝也不懈。 當過編輯、作家、出版人。開過咖啡簡餐廳。曾任齊格飛出版社發行人。 很認真做動保義工,最驕傲是創建了台灣動保界的清流「流浪動物花園」。 但我是誰:我還在了解。 我還在路上,尋找自己。沿途寫下這些,是為了不要忘記心上那些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