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料理該是生活的軌跡

真正自己開伙煮飯,應該是我在米蘭求學的時候。當年在米蘭,隨便一個panino+一瓶可樂,就要4-5歐元,等於隨便一餐就要近200元台幣,雖然體驗當地的食物很重要,但每餐外食的花費也是挺驚人的,所以為了要控制好生活的預算,多半我還是會自己煮。從小到大,雖然媽媽沒少叫我做家事,不過一路到大學甚至是剛出社會的那幾年,幾乎都住家裡,所以很少需要我自己煮一頓飯。我還算是個喜歡做料理的人,記得在我出國之前,每天除了加強練習語文之外,就是跟著媽媽一起看料理節目,試著自己做動手做。人真的很奇怪,到另一個地方開始新的生活後,就會開始想念以前常吃的料理,或許因為不容易買的到,就連一般很常見的食物,像水餃這類的小食,總會令人想的嘴饞。記得曾經在中國商店看到冷凍水餃,但價格實在貴得令人瞠目結舌,在當時歐元兌換台幣是1:48的年代,一顆水餃竟然要價3.5歐元(對!你沒看錯,是一顆3.5歐元不是台幣,而且還是生的😅),比一杯cappuccino還貴。好在出國前有媽媽幫我集訓做料理,想吃就自己從擀餃子皮和餡開始。某次台灣留學生的聚會,我就帶了自己包的餃子,果然驚艷了一堆人,也解一解大家的鄉愁。後來只要有時間,我也會自己包個3-40顆餃子冷凍起來,想吃隨時有,或是偶爾分食給當時一起到米蘭念書的同學們解解饞。

記得最有趣的是端午節,米蘭中國城有名的中國超市有賣粽子葉,幾個會自己煮飯的台灣同學,大家不約而同地都包了粽子,端午節前後總會看到有同學的午餐就是粽子,還會互相交換分著吃,嚐嚐別人包的粽子的味道。當時其他的外國同學看到也覺得挺新鮮的,好奇我們在吃的食物是什麼,我們也會邀請這些外國同學們嚐嚐看,順便跟他們說說吃粽子的由來。

回來台灣之後,開始自己在外面獨立生活,租屋找房子時,廚房空間大不大,設備好不好,變成我租屋的必要條件。雖然自己煮比較花時間,但只要不是在加班趕工作,我還是喜歡自己煮,即便只是一碗麵,加些小巧思還是可以吃得很豐盛,加上本人有時很假掰,喜歡煮完一餐後拍個照留念,然後半夜放到臉書上饞死一堆人(超級沒公德心的🤣)。有時就是看冰箱有什麼食材就煮什麼,全憑感覺來料理,或是同一種食材,換換不同的調味或料理方式,偶爾也會煮出令人驚豔的味道,想想其實蠻有趣的。

料理該是生活的軌跡

上圖:鮮蝦古早味乾拌麵,自己煮的好處就是:蝦子要幾隻就有幾隻,要多豪華就有多豪華,吃到爽XDDD

翻翻我的臉書,竟然大部分都是食物的照片(雖然養貓之後都是貓的照片XD)。然後有時推播的回顧照片,食物照片的比例也是最高的。偶爾看到這些照片,也會有「啊!原來我曾經煮過這麼好吃的東西啊!」的感覺。但如果要問我料理之於我是什麼,我想,應該就是生活的軌跡和一種小樂趣吧!

艾蜜莉

艾蜜莉,曾經去米蘭流浪一年半,本業是工業設計師,但偶爾會不務正業跑去接單做烘焙XD~我喜歡做料理、烘焙,隨性的用圖文記錄下這些屬於生活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