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長庚醫院統計孩童誤食毒物急診每3天就有1件 平均年齡5歲且高達9成5發生在家中

【元氣gogo 編輯部/整理報導】根據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公布的最新研究顯示,近5年間,孩童光是誤食毒物(不含異物)急診案件,每3天就有1件,尤其最常發生在家中和5歲以下的孩童。

誤食毒物平均年齡5歲 發生地點高達9成5在家中

兒童一般科主任李嶸醫師指出,在最新的研究顯示,2011到2015的5年期間,18歲以下共有590名因誤食毒物送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其中男孩309名(52.3%)、女孩281名(47.7%);平均年齡5歲;小於11歲的病患大多數是男性,11至17歲患者大多數是女孩;平均每3天就發生1件;發生地點高達9成5是在家中;時間從下午6 點至晚上12點發生率最高(42.2%)。

殺蟲劑是最常見的非藥物毒物 誤食居家清潔劑以鹼性居多

而誤食的毒物中,以藥物占最多(41.4%),殺蟲劑則是最常見的非藥物毒物誤食(9.5%)。平均急診停留時間為5.45小時;101名孩童(17.2%)需住院,其中21例(3.6%)需要加護病房;所有患者均存活。此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9年2月的《台兒醫誌》(Pediatrics & Neonatology)。

另一篇則是由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科顏辰瑋醫師於2021年7月發表於《台兒醫誌》(Pediatrics & Neonatology),針對兒童誤食居家清潔劑中毒進行研究,結果顯示過去10年間共有103名孩童誤食中毒,男孩70名(68%)、女孩33名(32%),平均年齡3.5歲,大多數清潔劑誤食中毒發生在家裡(96%)。

誤食的居家清潔劑包括:鹼性(74%)、酸性(25%)和中性(1%)3類,其中的鹼性居家清潔劑誤食會導致嚴重的食道損傷和食道狹窄。有25名患者(24%)需內鏡檢查,有5名患者(5%)出現食管狹窄,需要食道擴張。

巴克球等磁力珠玩具潛在風險高 家長應盡量全程陪伴

土城長庚醫院院長、長庚兒少保護中心召集人黃璟隆針對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的潛在風險特別發出呼籲,有些磁力珠玩具磁力極高,孩童誤食可能造成胃腸穿孔等嚴重狀況,甚至死亡。

雖然台灣已於2019年10月起將巴克球等磁性玩具納入商品檢驗法管理,但仍不時有誤食案例傳出,令人遺憾。為有效避免孩童一再受到傷害,黃璟隆院長建議,除了家長慎選玩具並在孩童玩巴克球等磁力珠玩具時盡量全程陪伴,以及隨時檢查數量是否減少外,政府也應更積極管制巴克球等磁力珠玩具,甚至是立法禁止販售的可行性。

家長不可忽視家中隱藏危機 必學CPR與哈姆立克動作急救

李嶸醫師強調,任何東西都有可能造成孩童的誤食,例如:藥物、錢幣、鈕扣電池、細小物品、玩具、清潔劑、殺蟲劑、酒精,甚至是含鉛物品與腐蝕性物質等。為預防孩童誤食異物或毒物,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提出幾項重點提醒家長注意。

預防孩童誤食毒物攻略

1.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並上鎖存放。

2.藥物/清潔產品或化學品應保存在原始包裝或原瓶中,不要分裝在其他容器,尤其是飲料瓶或食物容器中。

3.亮麗包裝的洗衣膠囊對孩子更有吸引力,應放在孩童拿取不到的地方。

4.接觸含鉛塗料物質後應用清水及肥皂洗手,以避免鉛中毒。

5.應妥善回收用過的鈕扣電池,放在孩童拿不到的地方。

6.孩童玩磁力珠玩具應有家長在旁陪伴,以避免誤食。

7.在家中趴下用孩子的視角看房間,移除或鎖好兒童視野內可造成兒童誤食的危險物品。

長庚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醫師建議家長,平日應學習心肺復甦術(CPR)和哈姆立克動作,為孩童誤食異物急救做好準備。若是誤食清潔劑或腐蝕性物質等毒物,則應立刻送醫,切勿催吐以避免食道和腸胃道2次灼傷。此外,長庚兒少保護中心特別拍攝公益動畫影片,提醒家長重視孩童在家中的安全。

更多元氣gogo文章:

▸壓力導致的白髮可逆轉 紓壓有助恢復原來髮色但自然老化不算

▸每天5份蔬果可延年益壽 但並不包含澱粉類蔬菜

元氣GOGO

❤ 生活保健知識領航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