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台灣的南北粽之亂

(圖文不符)

https://www.sinchew.com.my/20221125/%E6%AD%A3%E5%AE%97%E9%A3%8E%E5%91%B3-%E5%98%89%E7%8F%89%EF%BC%88%E4%BA%9A%E7%BD%97%E5%A3%AB%E6%89%93%EF%BC%89/

 

  

日前閱讀某報嘉珉《正宗風味》一文,略有些想法。我認為食物適口便是正宗,儘管人人的正宗未必相同,然而各自享用自己的正宗,便能皆大歡喜。食物的滋味不妨多元精深,無須定於一尊。至於堅持正宗風味之人,敬而遠之比較好,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溝通。而文中提及作家洪愛珠的《吃粽的難處》,讓我也想聊聊台灣的南北粽之亂。

 

鄰近端午節,台灣社交媒體總會出現俗稱「南北粽之亂」,兩方支持者總要吵上一輪。讚許己方粽子美味無敵,對方的根本不能吃之類,部份言詞很好笑。許是吵不出新花樣,這幾年已火藥味漸淡。

 

北部粽是將糯米或蒸熟、或與醬汁、配料伴炒至半熟,以竹葉包入餡料,蒸熟,大致與本地粽子滋味相近。然而北部粽愛好者口味未必一致,不吃鹹蛋黃、不吃蚵乾、不吃菜脯、不吃豆乾,甚至不吃栗子者,大有人在。換句話說,北部粽支持者只在面對南部粽時才團結,平常根本各自嫌棄。而糯米蒸熟、醬汁配料伴炒兩派,也各有擁護者。總之,粽子是各自從小吃慣的最好,沒什麼道理可言。

 

南部粽以生糯米包入餡料,水煮而成,沾花生粉、甜辣醬或其他醬料一起吃。北部粽因人而異,未必沾醬。南部粽包時須預留糯米膨脹的空間,不能太緊。但又不能太鬆,以致糯米掉落,確實考驗包粽人的經驗和手藝。另,南部尚有菜粽一味,只包糯米、花生,有些人搭配味增湯,當早餐吃。

 

北部粽剝開來為棕色,南部粽白白的,一見即知。北部粽粒粒分明,頗有嚼勁。南部粽則是米香十足。兩者講究之處不同,其實無從比較。通常南部人嫌北部粽根本是油飯或米糕,並非粽子。北部人認為南部粽潮濕軟爛,只是鹹的麻糬,不能算粽子。餡料花樣多的通常是北部粽,想吃什麼就包什麼。然而並非所有食物都適合入粽,之前台灣某農會為了促銷黃梨,高調推出黃梨肉粽,引發惡評如潮,後來就沒再聽說黃梨肉粽了。

 

當然,台灣的粽子不只南北粽,外省粽、客家粽、原住民粽等等各有愛好者,鹼粽又是另一個系統。粽子在台灣看似普遍,可是個別差異不小。

 

台灣幅員不大,約莫彭亨州大小,惟地形狹長破碎,以致風土、物產差異極大,加上各地發展不一,於是食物有著各自的口味,同名不同滋味並不在少數。近來交通便利,人員流通廣泛,食物也逐漸交流,地域差異略見縮小。南北粽倒是例外,愛好者依然堅持,且在社交媒體各自捍衛。

 

 

 

初見

台灣人,因婚姻旅居馬來西亞多年。家庭主婦兼文字計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