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你又做了自己不想做的事嗎?改變溝通慣性,讓你突破僵局

恩靜的故事

恩靜是一位家庭主婦,因婆婆的要求時常需要舉辦家庭聚會,但家裡的其他人總是會有一堆意見跟狀況,讓恩靜感到左支右絀,卡在那邊不知如何是好?於是恩靜找上了專業的教練幫忙,希望得以改變自己的溝通模式,讓她與家人的溝通能夠更和諧、順暢。

恩靜說:

我覺得家庭聚會真是個苦差事,其他親戚都不想做,我是為了讓媽媽開心所以才接下了這個工作,沒想到一答應下來就是個惡夢的開始。大阿姨覺得餐點不適合,三姊覺得地點不方便。好像一切都是我的錯我要負責解決所有問題。

教練問恩靜,當時你怎麼回應的?

恩靜說:我當時覺得很痛苦。一方面我覺得每個人都有意見我很難做事,但又覺得每個人有他自己的需求,所以我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教練再問恩靜,後來呢?

恩靜說: 我只好分別找跟它們比較熟的親戚去跟它們溝通,若真的不行我也只好不斷跟他們溝通只到某一方願意讓步為止。終於先把地點定下了,但大姊又跟二哥為了誰要出多少錢的事在吵架,然後雙方都說是我沒把事情處理好,千錯萬錯好像都是我的錯,我覺得好累。

討好型的常見特徵

恩靜是相當典型的討好型,她注重她人及照顧情境(讓媽媽開心)而忽略了自己,在自己,他人,情境的三角支撐中失去了平衡。討好型的人常常朋友很多看起來跟每個人都很好,很多事情在她委屈自己的狀態下,很多時候可以順利解決。但她們通常都不太快樂,甚至會時時問自己:為什麼都是我在忙東忙西?其他人怎麼自私?為什麼都沒有人願意幫我?

討好型的人所有事情都一肩承擔,自己可能越來越厲害,但卻同時也讓別人喪失了成長的機會。最常見的就是一個討好型的母親凡事必恭必敬,力求盡善盡美會讓孩子養成茶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所有的一切都要媽媽準備的好好的。

討好型的盲點與改變方向

討好型常常會覺得只要我再多努力一點,就可以解決問題。而這也正是他們最大的盲點,以為只要靠自己就能解決問題,不懂的說出自己的需求讓別人一起努力,所以才產生問題。

因此討好型的人要改變自己的模式,可以往”要求別人承擔起他們自己的責任”前進,多多觀察自己的需求與表達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學會說不,讓別人有機會成長與學習。

回到前面恩靜的案例,當恩靜與教練談完之後,恩靜發現其實大家願意參加都是為了媽媽開心,所以她找到了大哥,請大哥為了媽媽先一次性處理了所有的款項讓聚會能順利進行,等到聚會結束以後約了大姊,大哥,二哥一起協調,找到彼此的共識,順利的讓這件事情結束,而恩靜也學到了調整自己的模式才是真正徹底改變的方法。

Frank 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