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運動教我的事

自從我在1988年漢城奧運拿到跆拳道示範賽金牌後,我的人生就和奧運金牌選手劃上了等號。奧運金牌選手,想當然爾,運動能力一定是非常好的,但其實,不同的運動項目,選手的特質也差距甚遠,例如:射擊時子彈永遠打不中那張靶紙;又例如:球飛過來時,用臉去接...。正確無誤,那個人正是在下本人我。這也可能是因為從小只專注在一項運動,從13歲進國家隊開始,眼睛睜開來就是訓練,「吃飯、睡覺、訓練」,週而復始,跆拳道,是我生活的全部。

從跆拳場上退休,一切重新開始學習,生活中的大小事、學業、做人處事的道理等,日子過得好像也沒有比當選手輕鬆。逝水流年,從職場到創業,從單身到雙寶媽,女工兼老媽子的生活,是不折不扣的寫照。隨著雙寶漸漸長大,事業也漸入佳境,我這個快樂女工兼幸福老媽子,也一點一滴找回自己,運動(是的~女工老媽子之前只有勞動)、讀書(沒錯~想開了去念博士班),偶爾還能耍耍廢、追追劇,書架上還出現「當下的力量」這類以前看不懂的書籍,有一種沉睡許久突然醒來,什麼都想探索的衝勁,然而心態卻不再像當選手時一樣只求勝,不許輸,享受過程中的點滴總能讓我的心中保有淡淡的喜悅感,我想,這大概就是「熟女」的歷程以及歷程累積的智慧吧。

我碩班的同學,現為臺灣師範大學當紅炸子雞的張育愷教授,是運動心理學的專家,協助許多運動選手克服心理障礙,創造佳績,近年來,更運用「健身運動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的角度,推廣運動不只健身而且健腦的觀念,他發表於大腦研究(Brain Reasearch)國際期刊的研究指出:事業成功、遠離失智症,只要運動二十分鐘!而且即使只做一次也有效!經過多年的研究,張育愷與他的實驗團隊得出結論,就是:「大概20到30分鐘的中輕至中強度運動,心跳達到每分鐘130至150下左右的強度,便可有效增強人的認知功能。」關鍵就在:BDNF,就是「大腦神經滋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至於運動和BDNF與認知功能間的關聯,只要搜一下張育愷教授就會跳出許多相關文章了。我的重點在於一直以為運動是健身,而且要長期,要有強度,沒想到對於大腦的認知功能是「只要有動就有好處!」。如果早一點知道運動能健腦,在看奧斯卡影后Julianne Moore飾演的《我想念我自己》時,也許心中的婉惜能減少幾分。

現在的我,雖然女工老媽子的強度有低了一點,但加入了學生的身份,常覺得腦袋不好使,體力也不夠,但想到每一次半小時中輕強度的運動都能夠健身健腦,穿上運動鞋出門運動或看著youtube跟著教練運動的動力就大增了,感覺生了孩子後就沒什麼在運動的我,只要重拾運動的習慣,也會像我的孩子一樣頭好壯壯呢!陪伴孩子成長,陪著另一半慢慢變老是浪漫的事,跟著孩子、伴侶或自己運動,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浪漫時光囉。

陳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