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來去台南看鹽田!感受淡淡的滄桑海味

來去台南看鹽田!感受淡淡的滄桑海味

井仔腳鹽田

位址

台南市北門區井仔腳

交通資訊

可搭乘大台南公車:

藍2路「佳里 ─ 溪底寮 ─ 南鯤鯓」

於《井仔腳》下車步行

順遊景點

北門遊客中心、北門出張所、水晶教堂、錢來也雜貨店、台灣烏腳病醫療紀念館

各種叮嚀:

目前鹽田區僅留作觀光教學之用,鹽田上的積鹽禁止擅自攜帶外出

來去台南看鹽田!感受淡淡的滄桑海味

一甲子歲月、往日鹽田的滄桑海味

夏日午後,汗水滑落過了臉龐,我騎乘著機車從台南車站出發,沿著台17線公路往北前進。柏油路上的熱氣模糊了遠方的視野,眼前公路筆直的可怕,彷彿無止盡的那端,有白雲與熱情的太陽向我招手,並不孤單。

不知鐘錶上的數字跳了多少,終於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井仔腳鹽田」。停妥車,脫下口罩,一股淡淡的鹹味撲鼻而來,不像漁港內的那種鹹臭味,倒像是一種充滿個性帶有滄桑的海味。

這不是我第一次來到井仔腳,但卻對北門感到意外陌生。不知道曾經巧遇的那位鹽工伯伯到哪兒去了,印象中的他,掛著滿面笑容地跟我分享著關於鹽田的故事,他說:井仔腳鹽田專產民生用鹽,早期在殖民時代的日本人很聰明,把甕打破後用碎瓦片改造成瓦盤來製鹽,只為避免粗鹽與土壤相黏,讓鹽結晶在瓦盤上以便採取乾淨的粗鹽。而曬鹽和海水有密切的關係,當海水開始漲潮,鹽工就得趕快引入新鮮的海水,鹽田與農地一樣需要休耕,收過幾次鹽後得停止曬鹽工作,進行整地確認瓦盤縫接處是否密合,修補後再以石碾整平得以繼續曬鹽。

日治時期,因日本人不懂產鹽,都從井仔腳用帆船運去日本。台灣光復後,鹽就由糖廠小火車載去隆田、新營地區販售,而糖廠小火車專門用來運鹽,早期七股也設有火車站,井仔腳的鹽熟成後用牛車載過去車站,一隻牛可乘載約一公噸的鹽,約有20包之多。

時光就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掉了,橙月染紅了鹽的故鄉,在金色陽光照射下,堆積成小小白色金字塔的鹽山成了剪影,與鹽田瓦盤上的積水相映,組成無數個菱形。我覬覦這片火紅的天空已久,拿出相機按了幾下快門,清脆的快門聲響貫徹了鹽田的寧靜,不禁感嘆,眼前的風景再美,終究還是會衰退。僅留下這片美麗的雲彩,來填充這失去鹹淡滋味的歲月哀傷。

來去台南看鹽田!感受淡淡的滄桑海味

天色漸暗,科技的發達讓製鹽產業如夕陽般消逝,鹽田的繁景終究回歸了寂靜。我踏著滿地的石子路,走過和鹽工一樣走過的路,臉上的汗水滴落泥土,這滴汗卻比不上過往那些用一甲子歲月耕耘這畝鹽田的工人們辛苦。

背景故事

從前北門從事曬鹽產業的最多有五百四十多人,是台灣製鹽產業最發達的鄉鎮之一,幾乎是全北門人都在從事曬鹽,而井仔腳的瓦盤鹽田是北門的第一座鹽田,也是現存最古老的瓦盤鹽田遺址。

來去台南看鹽田!感受淡淡的滄桑海味

本文出自《台灣的100種鄉鎮味道【暢銷修訂版】》創意市集出版

來去台南看鹽田!感受淡淡的滄桑海味

好說星球

充滿名人與創作者專訪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