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少子化」是國安危機?還是媽媽最艱難的育兒挑戰?

有沒有可能20年後,公園就不需要再設置溜滑梯了?

台灣繼續成為生育率倒數的國家,少子化對媽媽們可能不只是總人口下降這麼單純的國安危機。

幾年前從南部搬到台北,身為全職媽媽的我,從日常的生活細節感受到少子化的危機,甚至是對育兒的挑戰。

回顧四十年代,家家戶戶都七八個孩子,熱鬧滾滾,小孩成堆的在田野廝混。

後來提倡兩個孩子恰恰好,到現在年輕人不婚、不生。生一個可以交差,生兩個是榜樣,生到三個娃可以被獎勵了。

以前都聽說南部人熱情,沒什麼特別感覺,到了大都市才發覺之間微妙的差異。

當然,在台北也認識很多優秀、善良的人,但也遇到在南部不曾遭遇的囧境。

在某風景區的歷史館,帶著小老三要去「殘障廁所」,正準備要開門,被旁邊櫃台的志工伯伯大聲問「你要做什麼?」我還以為我走錯了,回問:「這不是廁所嗎?」伯伯說:「這是給老人用的,你要去樓下。」還真第一次遇到。「不好意思,帶著孩子真的需要用大間的廁所。」伯伯才說:「好吧!給你用。」

我到底是該感激他的通融,還是該詫異他的過度嚴謹?真得看起來又老或殘才能用殘障廁所嗎?

幸好,現在許多公廁都新增或改名為「友善廁所」或「親子廁所」!媽媽們不用再糾結在名稱上了。

去某商場的LED景觀,一位年輕媽媽帶著大約兩歲的小女孩也剛到,我一直聽到媽媽跟她說:「你不要理旁邊弟弟,不要踩魚,不要踩螃蟹,不要跑,不要靠近旁人,不要……。」把小孩的所有都否定光了,我聽得都累。而且這個地景影像不是就是設計用來互動的嗎?

沒想到當天的警衛也是超級嚴格的。

小老三在上面踩投影魚,他馬上大聲斥責:「這是誰家的小孩! 」我聽了真的是超傻眼,然後他又立刻再來嚇阻一次。 我問:上面寫著不可以跳躍,但是我來這麼多次還是第一次聽到說不能踩。警衛回說:「踩就是跳躍!會踩壞。」我只好趕緊抱著還沒有盡興的小老三離開。

心裡卻也心疼著那個媽媽,是不是就是因為管教魔人遇多了,所以只好先自己警告小孩子,什麼事情都不能做!

在大都會行事比較要求規矩嚴謹,在品質方面,是好事。但同時是否也缺少一點人情的彈性與包容?

「少子化」代表著生養孩子的人變少了,也意味著願意包容和體諒孩子們的人變少了,更不用說懂得並喜愛小小孩子天真和活潑的人也逐漸減少。

身負育兒重任的媽媽,該怎麼辦?

附近的大書店設計了溫馨的兒童圖書區,寬敞舒適明亮的空間,是孩子們的閱讀天堂!也是我們常帶孩子去的好地方。

但最後還是欠缺了一點考量— 地板降噪。

前天有對父母帶著小姊弟同樣在書區,姐姐跌倒「碰」的好大一聲!媽媽第一句不是關心她有沒有受傷?而是馬上罵到:「叫你不要爬就是不聽!」姐姐忍著眼淚,哽咽的說「我只是想要拿上面的書,不小心摔下來……」過了會,一歲多的小弟弟坐不住,在旁邊跑來跑去,腳步聲空空空的在空間回盪。

媽媽說了n次「不要再跑了,大家都在看書。」感謝這位媽媽很有公德心。但如果原來的設計有注意降低地板噪音,地毯軟墊鋪厚一點,這對小姐弟應該比較不會被罵了吧!

小小孩的動作本來就比較活潑,在沒有考量到他們的年齡程度所設計的空間裡,過於的要求,其實可能是種苛刻。

三個小孩從小我都自己帶。記得生老三在醫院待產的時候,護士跟我說:「哇!你好厲害,竟然生了兩個,還可以保持這麼優雅?」

其實我的小孩並沒有特別天使,也有特別固執的時候,但是我盡量學習認真的對待他們,把他們也當作一個正在成長的個體,好好教育他們。因為他們也在複製每一個教育他們的人的言行。

重點是我愛這些孩子們,也想友善的對待我身邊的每一個人。

前兩天我在路上喝完一罐鐵罐飲料,剛巧看見路旁有整理回收的老婆婆,就順道走過去問:請問你要這個嗎? 婆婆一臉木然的把鐵罐接了過去。旁邊的一位大姐經過說:「你好可愛,還特地過去問她 。」我心想就算要給人家東西,也是要客客氣氣的,不是嗎?

大環境不容易改變,但我們只要抱持著積極、友善的態度,宇宙一定會回應我們的意念與期待。今天去銀行臨時下起大雨,一位專員衝出來「你帶著孩子不方便,我有雨傘可以先借你。」真另人暖心!

這國家的少子化可能還會繼續嚴重下去。人與他人、與幼兒之間,真的需要多一分尊重和體諒。身為母親,不論環境怎麼變化、給予什麼框架,我都要將「善良」這個特質繼續教給我的孩子,把挑戰淬煉成精湛!

—————————

#瑜子媽的錦囊: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經一事、長一智!

有時所謂的挑戰,也不過是世間其中一種面向罷了!

別被當下的情緒困住了。

家教很重要。小孩教好再帶出門!

瑜子媽

全職三寶媽。第一個孩子是期盼、第二個是計劃、第三個是加碼的祝福。 十年教養,跟著寶貝們再次探索生活,擁有更豐盛的信念與能量。 期待和你一起用生活轉動愛。 🎁Fb粉專:瑜子媽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