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先別急著炒了老闆!工作其實可以被自己「設計」

《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

◆內容簡介

到底該離職、該留下,還是乾脆轉行?

人生有1/3都在工作,而工作「絕對」可以設計!

以「設計思考」重擬問題,打造嶄新的「工作生活藍圖」,

讓工作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工作所用!

好說讀書會這個月選讀《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許多人覺得這本書適合年輕人閱讀,Amber卻覺得40歲以上的姐姐更需要讀讀看,如何在有些歲數的狀態在職場安然舒適,不只是向上或向下管理,反而要回歸自我思考,「最好的(工作)設計師是你自己」。

Kate的本業是人資,本身斜槓香氛事業,導讀這本書主要是透過「設計思考」觀察現有工作、甚至是職涯,她覺得其實不需要一口氣看完,而是可以當工具書,遇到狀況時翻翻書尋求解答。

一般人遇到工作困難、上司或人際相處等問題,旁人聽到大部分都會直覺建議「離職」,這本書卻不是鼓吹換工作,「因為現階段遇到的問題,不代表下階段不會遇到」,書裡想傳達的思維是注重現有的東西,專注當下擁有的,進一步透過思考的轉換,在工作上化被動為主動。

設計師的思維模式

  1. 不空想,著重打造
  2. 先發散,再聚焦
  3. 製作原形,反覆測試

徒有想法沒有實踐,在任何事上都無法有進展,不管是任何想法,得先實行才能有反饋;而剛開始想法總是天馬行空,由於社會節奏快速,因應現代也要調整做法,在發想階段其實不宜花太多時間,接著要不斷打磨、取捨,最後製作出原形,還要經由不斷測試來驗證它的成效。

設計思考必備思維

好奇寶寶、試一試、重擬問題(對付無效想法)、一切都是過程(太多選擇等於沒有選擇)、請別人幫忙、說出你的故事

書裡的每個章節會先提出一個無效想法,例如「我的工作很爛」、「工作內容很累」,這類說詞其實並沒有解答,只會流於一般的抱怨,此時就必須重擬問題,才能對症下藥。

提問題的盲點

騎腳踏車很累,想把地心引力拿掉;為什麼要發生戰爭……等

某人想每周駕船出遊,卻詢問沒錢可以買船怎麼辦?其實還有許多方式可以達成每周駕船的目的,但拋出的問題卻聚焦在「沒錢買船」。

先別急著炒了老闆!工作其實可以被自己「設計」

好工作日誌目的

從各種細節去尋找工作的意義、歸屬和成就感;注重自己的心態,不要期待別人為你改變,而是覺察「自己已經夠好了」,抱著這樣的想法更能專注當下,但也不代表不能變得更好。

先別急著炒了老闆!工作其實可以被自己「設計」

人生羅盤

除了錢和成就感,工作裡還需要什麼來成就自己?

先別急著炒了老闆!工作其實可以被自己「設計」

自造者混音器

賺錢、影響、表達,彼此比例互相調和才能平衡,這是動態過程,會隨著年紀和個人際遇變動,以Kate來說,她很看重表達這部分在工作裡比例。

職涯ARC

自主性(Autonomy)、歸屬感(Relatedness)、能力(Competence)

工作若能滿足這三點,自然會有良好的表現

1分鐘讀重點

《做自己的工作設計師》主要強調,任何狀況不要被動接受,就算是受雇於人,工作是自己打造出來,不要被問題侷限。我們每個人或許都無法設計完美的工作,而是要覺察狀況,從思維或行動去改善,並時時思考如何得到滿足快樂。

Kate最後分享羅馬帝國奧古斯丁名言:「幸福就是繼續追求已經擁有的東西,不假外求。」

先別急著炒了老闆!工作其實可以被自己「設計」

Amber進一步分析,相比30歲這一代大環境嚴苛,對於自我定位更加警醒且及早探索;40歲以上這個族群,經歷價值觀快速轉變的年代,有著「消失的20年」,這年紀在職場生存不錯的,多是在大公司體系扮演小螺絲釘,很少思考自己要什麼,這跟從小或環境訓練有關,但隨工作型態改變,每個人都該思考工作能夠帶給自己的意義和加值的部分。

佩居過去在大型公司累積不少工作經驗,她分享過去身在中型或大型企業,除非個人有很大企圖心,一般人,尤其是女孩子都尋求穩定,長期下來思考、看事情的角度都被體系同化,難有創造性思維,久而久之會迷失,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若是生活只剩抱怨,要先改變看待工作心態,通常這類狀況很多是因為失去自我,不知自己對公司有什麼貢獻,找不到價值所以不滿現狀,知道問題的根源就可以著手改變,書裡也有提到每個公司都有做不完的報表,這些報表有些並非必要,如何運用智慧去免除不必要的工作?「不能只帶問題找老闆,要加上自己的看法」,她也特別勉勵資深職場人,要找回熱情才能在職場長久又快樂。

Alice對於Amber的分析深有同感,當完成學業進入職場,不需要想怎麼設計自己的工作,一切顯得順水推舟,在公司只要把自己工作做好,穩定追求內部升遷,不會思考其他可能,更不用說內部創業;直到當媽離開職場,誤打誤撞經營自媒體,回歸到自己才開始思考。

認為把工作和人生觀做結合,工作起來才有熱情,這本書與《大人的周末創業》講的是一樣的事,在工作崗位上,不是只有抱怨,而是盤點自己,發展另一個可以鑽研的領域。

瑜子媽以家庭主婦身分,對這本書有另一種感悟,「媽媽幾乎包辦家裡所有工作」,雖然她們沒有投入職場,但其實生活的全部就是工作,不管是有給職或是無給職,都要探究成就了什麼,對於書裡「不是所有能數的東西都重要,也不是所有重要的東西都能數」這句名言感到很有感。

讀書會接近尾聲,Amber提出一個有點難回答的問題:當你身在職場,該怎麼做自媒體?

佩居覺得考量這問題要先分出兩方向:自媒體與職業相關嗎?還是單純斜槓?若是相關建議使用花名、不露臉的模式;無關則可以盡情展現,露臉不露臉都不是問題,還能借用職場人脈、資源去經營自媒體。

Alice則是回歸初心,先自問為什麼要做自媒體,再思考想要表達的對象是誰?由此去決定形式。

好說星球

充滿名人與創作者專訪的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