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小一新鮮人] 要上小學了,我的孩子還沒學注音,會跟不上嗎?

小一新鮮人,父母要做什麼準備?

不管是「即將成為」或「已經成為」國小小一新鮮人,都先說聲恭喜!

家裡的孩子進入新學習階段,許多小一新鮮人的爸媽會出現各種擔心:

幼稚園一天到晚玩,小一開學之後會不會跟不上?

幼稚園不教ㄅㄆㄇ怎麼辦?哪裡有好的正音老師?

英文要開始學了嗎?

現在不寫數學、不學注音,會不會落後同學?

朋友也是即將成為小一新鮮人的媽媽,堅持幼兒期的教養方式,以探索、創意的學習方式,沒有讓孩子就讀正音班。有一天,孩子從幼稚園回來,告訴媽媽:「同學都已經學會拼音了,只有我不會,我好笨!」媽媽聽了很心酸,到底自己堅持的教養方式,是不是對的呢?

提前學會注音的超前學習,是否有幫助?以我的成長經驗,我的媽媽從我四歲起,出門時帶我認路上招牌的國字、看電視認螢幕上的國字、陪我讀繪本書,認字對我來說是種「有趣的遊戲」。上了小學,我也是跟著學校進度上課,卻始終沒有背好注音符號的順序(可能被媽媽感染了很有自己的教育主張),可是,沒有造成太多影響,在中文能力持續前進,聯考超過高標過關。

[小一新鮮人] 要上小學了,我的孩子還沒學注音,會跟不上嗎?

大腦發展與認知學習,息息相關

人類的童年是如何學習的呢?皮亞傑的認知四階段:

感官期(0-2歲) :藉由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及觸覺五種感官來學習。累積豐富五感經驗是學習的關鍵。

前運思期(2-7歲):用扮演遊戲活動,以象徵性思考的能力來建構知識。例如,扮演媽媽煮飯、洗衣、大聲叫罵、講電話、打電腦工作…….等,來學習媽媽是什麼。

具體運思期(7-11歲):以生活經驗對應抽象事物的學習,並且逐漸合乎邏輯。

爸媽們是否有發現,孩子充滿好奇的「主動」探索,創造了事件(不論好壞),藉由自己的發現而得到的學習與反省,會比被動接受指令,學習效果好很多呢?原因就是,適合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通過實際的經驗、主動有興致的學習,會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而太小背誦百家姓、弟子規,或是九九乘法表滾瓜爛熟,在尚未達到適切的大腦發展階段,其實是沒有太多功用的呢!還容易造成幼兒對學習的興致低落與排斥,反而得到反效果。

國民小學課綱是這樣安排的!

翻開國小課綱,依照孩子的大腦認知發展,訂出三階段的學習目標:

國小入學7歲進入具體運思期,可以開始邏輯抽象思考、符號的學習與運用。還在2-7歲前運思期的孩子,要看到聽到摸到才能學習,如果提早抽象邏輯的學習,對孩子是不太能理解的,所以提前學習其實沒有太大的幫助。

孩子進入小學的父母,也會有差不多的經歷:孩子在一至二年級,以習慣學校生活、建立學習習慣為主,學科學習的時間相對較少,只要按部就班的跟上學習進度,是不需要為孩子的能力擔心太多。到了三、四年級,則會調整加重學科學習的內容,又是另一階段的適應與考驗。

「玩中學,做中學」是有科學基礎的!

根據孩子的認知發展狀態,對即將進入小一新鮮人來說,好好在幼稚園階段,充分的「玩中學做中學」,是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狀態,也會提高對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主動學習的習慣建立,比起知識學習更加難培養且可貴的呀!

遊玩市集任務設計總監

一個修習幼教專業的媽媽,從來沒有當過老師,用幼教的概念,在公民社會、開放教育、創新事業......裡,講我們生活裡就能實現的創造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