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卡雷與《召喚死者》
勒卡雷年事已高,明知遲早會看到他的訃聞。不過,日前報載約翰.勒卡雷八十九歲病逝,還是難免感傷,啊,他不能再寫了。
勒卡雷與前輩諜報作家伊恩.佛萊明,同樣曾效命於英國情報機構,惟兩人作品風格天差地遠。佛萊明的007情報員詹姆斯.邦德,為了危險的機密任務上天下海,風流倜儻且使命必達。而勒卡雷筆下的喬治.史邁利,其貌不揚,外表看似平凡公務員,其工作方式和內容,亦與官僚相近。007讓一般人對情報員充滿幻想,但史邁利的遭遇,卻讓讀者質疑諜報這一行存在的意義。
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之後,有些人以為勒卡雷失去了熟悉的題材,還能繼續寫嗎?沒想到他寫退休情報人員的後冷戰生涯,參與恐怖分子行動、跨國公司等等。勒卡雷認為,諜報這一行永遠不會消失。
很喜歡勒卡雷第一本小說《召喚死者》。中譯本的自序寫於1992年,他從事創作主要是逃離無聊生活和貼補家用,似乎曾是儀表較佳的史邁利。父親因詐欺,經濟狀況起起落落,多次鋃鐺入獄。勒卡雷自認繼承父親的專長,也是騙子,惟父親身敗名裂,他卻以諜報小說名利雙收。
勒卡雷以第三本小說《冷戰碟魂》聲名鵲起,《召喚死者》較不出名,卻是他輝煌寫作生涯的起點,喜歡勒卡雷的讀者不妨讀讀。情報單位收到黑函,史邁利奉命與約翰.芬南面談,誰知芬南當晚留下遺書身亡,警方推定為自殺。但史邁利認為芬南沒理由自殺,又發現芬南曾預定隔天上午的電話晨呼,為何芬南預定晨呼之後,隨即決定自殺?加上史邁利隨後遇襲,差點死於非命,芬南之死確實疑點重重。峰迴路轉,史邁利終於破解芬南死亡一事的真相。可笑的是芬南從未變節,洩漏情報另有他人,但情報機構渾然不覺。儘管完成工作,史邁利並未志得意滿,反而茫然頹唐,甚至自我厭惡。書末是史邁利在前往蘇黎世渡假的午夜班機上。
《召喚死者》故事簡單直接,尚未發展成曖昧繁雜的龐大敘事,相對容易閱讀。勒卡雷儘管被譽為諜報小說第一人,他的作品其實很挑讀者,風格接近十九世紀、二十世紀中葉之前,需要讀者耐著性子閱讀,隨著線索逐漸匯集,才發覺主題是什麼,所以讀不下去的大有人在。換句話說,勒卡雷的敘事較貼近現實人生,我們往往生活在迷霧中,有時日後撥雲見日,有時則否。
然而,《召喚死者》意在言外,機鋒處處的敘事方式,是典型的英國小說風格,這始終是勒卡雷的正字標記。讀者不時得停下來,多想一想,確定勒卡雷到底要表達什麼。
台灣人,因婚姻旅居馬來西亞多年。家庭主婦兼文字計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