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媽媽這回事

原本以為剛好生到一個溫文儒雅的暖男,雖然比較晚會走路、恰巧喜歡認字、愛學英文、喜歡看輪子、喜歡捷運/公車,喜歡背站牌中文/英文,所以語言方面的學習稍微超齡,同學家長看到兒子幾乎認識菜單上的每個字頻頻稱讚、英文班同學也對自己的媽媽說只有兒子能流暢回答老師課文,所以我一直享受著大家對兒子的讚賞,覺得自己對兒子的教養很合宜適當;直到有一天,看到兒子和同學的互動似乎「喜歡自己玩自己有興趣的」、「有話無法邏輯清楚的表達」,玻璃心的媽媽覺得很擔心,於是和老師討論兒子在學校的狀態,真的如我觀察到的樣子…老師說「他的人緣不算差,但不會和人家互動,容易自己玩自己的、自己說自己有興趣的事。對有興趣的事物十分專心也了解很多,但沒興趣的就容易分心。比較沒有場景感、無法判斷當下什麼最重要…這樣到小學會令人擔心,建議媽媽可以找醫生評估看看,也許孩子需要一些幫忙。」

我內心一陣寒冷,怎麼可能?他只不過腳筋硬,走路姿勢不良,喜歡墊腳尖走路,復健科醫生也說拉拉筋就好,怎麼可能需要去評估?

內心糾結、煩惱、悲傷好一陣子,直到有天先生又看到我呈現灰濛濛狀態,對我說「評估只是去了解,如果孩子需要協助,醫生會提供我們方法,我們也有個方向幫忙;如果沒事,我們也不用瞎操心。」聽完,忽然豁然開朗,發現自己一直鴕鳥心態不敢面對,「並不是不評估孩子,他就沒事,反而應該以幫忙他為目的,去看看需要怎樣的協助。」

於是我們等了4個月排程終於開始跑評估流程,如闖關般一關接一關。

在我擔心的語言上,老師說兒子對答和眼神接觸都ok,蠻聰明的,若媽媽反應說讀完故事不知重點在哪?這方面,可多多引導,透過練習會越來越好。

在他不擅長的運動職能上,老師說大動作很ok,小動作也適齡只是沒那麼靈巧。若媽媽說的人際互動方面,我們有一堂互動遊戲課程剛好還有名額,可以讓他來上。謝謝宇宙的安排,我們剛好一直在找這樣的課程。

其他老師們的建議與叮嚀,讓我更了解孩子,原來有些行為是孩子目前狀態下的「無辜行為」並不是故意的(我們若為此動怒只是互相傷害),老師教了一些方法,讓我更了解原來我可以這樣引導孩子~未來的路上我會是個更精準稱職的啦啦隊與最佳夥伴。

姐姐回覆的一段文字

「感謝所有的安排 ,才能讓一個家更注重孩子的發展,媽媽細心的照料,並了解孩子的所需,能給他需要的,不是大人想要的」

#能給他需要的_不是大人想要的 這句話大大震撼我。

我知道兒子的運動是弱項,所以有刻意陪他每天一點點時間無壓力的練習,從以前「腳踩踩走直線、金雞獨立、單腳跳、本體覺訓練、接糖果」,「騎四輪車➡️滑步車➡️會騎兩輪腳踏車」,最近開始陪伴跳跳繩,從「跳過不動的線➡️跳過晃動的線➡️連續跳過晃動的線➡️連續跳過轉圈的線」。這一路的陪伴也讓孩子知道「透過練習,我都能做到」。

回想起來,我的學生裡也有和兒子類似狀態的大人與孩子們,也許我註定要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吧(笑)。看了很多相關書籍資料,統整出大方向:「吃對食物、睡飽、運動充足」生理顧好後,我們需要陪同、同理孩子進而引導與練習到一起的預期與希望。

每個孩子都是一塊瑰寶,有自己的優勢與特質,有強項與弱項;強項快樂發揮所長繼續探索,弱項則陪同練習盡力就好。很多時候,父母的習慣意識,常常讓孩子活成「我們希望的樣子」,若沒發現孩子的特質與興趣,猶如叫跳遠為強項的袋鼠去從事游泳選手一樣,千萬不可呀!

媽媽這回事,就是無論自己的小瑰寶現在狀態如何,我們會一起攜手,慢慢洗鍊~再慢慢磨亮~一起微笑著探索暢遊這世界,謝謝你 來當我的寶貝(溫暖擁抱)。

長笛老師Grace

長笛老師多功能人生”教學X理財x育兒”溫和而堅定的雙手,創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自己內心安住了,身邊的人也幸福了...一切就從自己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