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珠寶媽媽的信封理財(二):令人煩惱的孝親費及過年紅包

前言:原本告訴自己至少三天要產一篇文,但是最近有感覺到創作真的是不簡單,文章一改再改,還是不滿意。製作很多美麗的圖表,還是選擇先放棄。有太多想法想呈現,但是告訴自己不要急於一時,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文,一次講一些,讓想要改善自己家庭帳務的人,也能夠慢慢的上手。

把孝親費和過年紅包特別提出來講,是因為這個攸關到公平與不公平,很多夫妻平常都好好的,可是遇到孝親費、包紅包這件事情就有氣!我認為這兩個項目有一個共通性:有人數多寡不一的問題,例如男方家的長輩比女方家的長輩多(某一方可能單親家庭長大)、去拜年時別人家的孩子比我們家的孩子多,紅包怎麼包?

●先講孝親費,我認為這是華人社會的遺毒,這麼說可能有點重,但是我自己現在也成為母親,我已經將自己打算好,要自己去參觀養老院或是養生村,即使我很愛我的孩子,我也知道我該有自己的生活。我不想去揣測我無法控制的未來,我想做我能做的選擇。很多人說,如果我把自己照顧好,那他們就不理你了。但我覺得那就是一種親情勒索,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將來這樣說我,我寧可他偶而想到我,問候我。我喜歡學習,我時常把自己的時間塞得滿滿的,要不是孩子現在還小,需要騰出時間陪伴他,我想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至於孝親費,我是這麼想的,我寧可當一個有尊嚴的老人,我的孩子將來牽著孫子來看我的時候,我還能塞錢給孫子,當個討喜的奶奶、外婆,我覺得比較拉風。給我孝親費,別鬧了!

但是我們這一代,說不給孝親費,那是大逆不道。像我又有一個不那麼負責任的父親,難道我該給他嗎?

在我還沒結婚前,我會給我媽媽和奶奶孝親費,但我其實是抱著一個我有能力照顧他們的心情,每個月固定給他們。他們收下,但我知道他們根本不會亂花錢,很多時候,他們還是把錢都花在我身上,例如我之前的工作都不在台灣,但是一回台灣,奶奶就會做很多好吃的菜給我吃,我媽媽也是。對我來說他們兩個都是我媽媽。後來我奶奶過世後,我當時跟父親的關係漸漸修復,我決定把給奶奶的孝親費給我的父親,但是父親收沒幾個月,便告訴我,不需要這樣,他雖然沒有說明白,但是我知道他內心對我很愧疚。於是我便沒有再給他孝親費,也許父親不希望我們的關係時常圍繞著錢,這樣他會想起過去時常跟我拿錢的不堪歲月。所以後來我就只有給我媽媽孝親費。

而我老公呢,他是個不善交際的人,也很宅,因此工作之後,大概有快一半的薪水都是給父母,他也是出於一種照顧家人的心。我們在交往的時候,他就知道我的個性,所以有把這件事情拿出來聊。某種程度來說,我們在別人的眼裡可能就是很典型的『孝順』,但是更貼切一點,我覺得應該說我們跟家人的關係都還算不錯,結婚前對於金錢的所有權,似乎跟原生家庭密不可分,就是我的錢就是我媽的錢,我媽的錢就是我的錢,那種感覺,不會特別去區分。

但是我們知道結婚以後,會有房貸、車貸、小孩的教育費用、等等,這些會是突然增長的支出,我相信不管是夫妻二人也好,那是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的事實。如果會有一筆增加的費用,那勢必要減少一些『可以調整』的開銷,譬如說存款、孝親費。可是很奇怪的是,當我們告訴父母親,再也不能給他們如以往一樣多的孝親費時,他們都會大感震驚,覺得孩子翅膀硬了,不愛他們了。更別提要是他聽到鄰居三姑六婆說誰家的孩子給很多孝親費,他們心裡會有多不是滋味。

由於我們還是想要存錢,畢竟有了家庭,有更大的責任,我們幫孩子加買保險之外,也幫自己增加壽險額度,並開始存緊急預備金,等等。能夠調整的就剩下孝親費了。我和先生因為調整孝親費,都經歷過被家人不諒解的那段日子,但是家人畢竟是愛我們的,很多時候,我們可以用時間去證明一切。好比說,因為我們要存錢,所以我們真的沒有再亂買東西,吃穿用度都不是什麼奢侈品,也沒有特別花大錢去旅遊等等,反而是重要的家庭節日,我們都會願意花心思帶父母出去吃大餐,順便聊聊我們精打細算的生活,讓他們知道,我們的生活是符合我們當時縮減孝親費的原因。我認為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我還因為回家過年沒有給孩子買新衣服,而被念了一頓,結果長輩開開心心帶我的孩子去買衣服、買鞋子,我們要離開的時候,他們還塞了一堆水果、食材等等的,深怕我們窮到沒錢吃飯。這就是我們當時熬過來的方式,不用欺騙,直接過出那樣的態度即可,雖然一開始被誤解,尤其我是媳婦,我心想我肯定黑到一個不行,但我走過來了。

再來就是,我娘家這邊只有給媽媽孝親費,但是我先生那邊是有雙親,那請問要怎麼給?我們夫妻是採共有財產制,不是分開的。所以我跟他說,你那邊給多少,我這邊就給多少,不分人數。也就是說,如果他要給他那邊的父母20000元,那我這邊也要20000元,那加起來就是40000。這樣我們肯定會沒錢可以花,所以先生就很識相的縮減再縮減。原則上我們的家庭帳務,是把該安頓好的錢都處理完之後,才可以給孝親費,最後才是我們一家人可以使用的零花錢。所以孝親費給得越多,我們的生活費就越少。 孝親費我們就是這樣,慢慢的把金錢的所有權拉回自己組成的家庭,同時慢慢地脫離原生家庭。後來我娘家的媽媽退休後,因為她有退休金,她就告訴我不用再給她孝親費。由於是我媽媽主動告訴我不用給,所以我認為要是把我老公那邊的孝親費砍掉就太不合理了,因此我就跟我老公說,那我把錢改放到女兒的投資帳戶,當作是外婆給她的禮物,我媽也樂見其成。我覺得既然這筆孝親費已經是準備好的,如果真的不用再給了,就可以將它放到更合適的位置。沒有小孩或是沒有投資的人,就可以把多的錢好好的存起來,也很好。

這也是一種劃清與家人金錢界線的學習,畫界線都是痛苦的,但是你只要理由夠正當,總有一天會還你清白的,不需要急著解釋。

●這邊講的紅包主要是指過年的紅包,因為這筆錢算下來其實蠻大的,所以我們都會先規劃好總共要包多少錢,然後分攤成12個月來慢慢存起來,這樣過年的時候才不會開天窗。記得一定要比預期的多準備一些。

因為夫妻雙方最多都只會有一對父母和兩對祖父母吧?所以我們也講好,父母輩的總額和祖父母輩的總額也要一樣。因為可能某一方的祖父母只剩一位,但另一方的祖父母卻還健在。如果男方給他的爺爺奶奶20000元,但女方只剩下爺爺,那女方就可以給爺爺20000。通常這樣一講,紅包的數字就會迅速下降。紅包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要量力而為,不是嗎。夫妻兩個人經營家庭,有時候包紅包的時候會覺得某一方特別偏袒自己的原生家庭,我覺得這樣是不對的。你如果覺得你有能力以這個金額包給你的家人,為何不能以同樣的金額給我的家人?如果因為兩邊包出去會壓縮到我們的生活費,那就同比的減少才對,而不是只減少某一方吧?

再來就是小孩子,小孩子的部份我們的共識就是『公定價』,且不分你我的家族及數量。因為這個比較難以捉摸,有些人就是兄弟姊妹生很多,真的沒辦法,你也不知道是否明年娘家這邊的兄弟姐妹會生幾個,對吧?

有時候其實動動腦,想一想,其實道理都很簡單。

至於有些朋友的紅色炸彈或是彌月禮,我們夫妻也都有公定價,由於朋友何時結婚、他們會生幾個,這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所以我們都會參考網路上的公定價,每年微調。

總之我們每年都會概算一下,然後多留一點給親戚朋友小孩的紅包錢,以及可能接到的紅色炸彈數量,來去算出一個數字,然後像我前面提到的,分成12個月來存,壓力就不會那麼大。很多人年終一下來,或是領到第十三個月的薪水,就是紅包錢,真的就很欲哭無淚。

今天文章有點長,依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珠寶媽媽

後記:其實不管是孝親費還是紅包,我其實都覺得他們是不必要的開銷,但這是一個文化(?)所以有點沒辦法去忽略,而且很容易造成夫妻失和,因此我還是決定優先把我對他們的應用寫下來與大家分享。謝謝看完的你們!

珠寶媽媽

自己就是在衣櫥裡面最珍貴的珠寶,願我能夠成就自己,也同時成為孩子成長路上最棒的人生導師,教導他/她成為自己人生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