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心理遊戲】系列之9〈曖昧溝通〉

人際關係中最容易、也最常出現的溝通問題可能就是:心口不一、話中有話。溝通直接了當,很困難嗎?嗯~嗯~嗯~是的!而理由可能有N種:怕傷人、怕吵架、怕被罵、不敢說、不想說…等,但是,這些理由又是怎麼來的呢?人際溝通真有那麼複雜、難懂嗎?若是,彼此間的溝通傳遞的又是什麼訊息呢?

TA溝通分析提及在曖昧溝通中,人們會同時間傳遞兩種訊息:明顯易懂(社交訊息)vs曖昧不明(心理訊息)。社交訊息通常透過成人A發出,回應的一方也維持在成人A的自我狀態;但彼此間可能帶有隱而未言由父母P或兒童C發出的心理訊息,心理訊息通常會透過語氣、語調、肢體動作、臉部表情、非語言…等自己可能未意識到的微表情顯現出來。心理訊息,可說是溝通雙方心口不一或話中有話的溝通模式;而這樣的曖昧溝通與上述提及無法直接了當溝通的狀況是不一樣的。

〔溝通對話–社交訊息〕

S1:你有看到我的手機嗎?(A→A)

R1:我有看到在桌上。(A→A)

〔溝通對話–心理訊息〕

S1:你是不是亂拿我的手機?(P→C)

R1:你就是常誤會我!(C→P)

由成人A開始的溝通,基本上是詢問事情,但是如果提出問題時的口氣讓對方感覺不適,那可能對方解讀的是非語言的訊息,而非表面聽到的文字訊息;通常人際間誤會和溝通不良就是這樣發生的。「明明我就沒有那個意思,對方卻誤會我了」,這似乎是溝通常態,因為溝通不是自己說了什麼,而是在溝通脈絡中,對方聽到什麼、看到什麼、感覺到了什麼、甚至溝通前經歷了什麼,都會影響溝通的結果。

TA溝通分析中的曖昧溝通,指的是溝通的結果是以心理訊息為主,而不是社交層面的訊息傳遞了什麼。溝通中的曖昧訊息,通常是由父自我母P帶有指責、質疑、命令、要求等隱藏訊息或兒童自我C帶著委屈、抱怨、不滿、害怕等隱藏訊息;若雙方隱而未言的心理訊息未能被清楚辨識,那麼雙方的溝通便會進入心理遊戲,啟動一連串不舒服的溝通結果。

更多關於「心理遊戲」 to be continued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