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生活.心理】順勢而為之中年轉職

留學回台後,以國外業務的身份進入傳統產業,雖然陸續換了幾個不同產品,但都離不開傳產。能實際看到機器運作,似乎對我有股莫名的吸引力吧。對傳產的熱愛,讓我樂在其中地由菜鳥業務慢慢晉升至部門主管,但卻在帶著團隊挺過金融風暴後,萌生離職的念頭。

工作困難之處,在於「問題」好解決,但「人」難改變!

我還記得,接完客戶的客訴電話後,走在紐約街頭的我想著:「我還要替疏失的單位解決多少問題呢?」低頭道歉、解決問題、安撫好客戶,然後呢?回到現場,真正的問題仍未解決啊?!突然覺得,心好累!想讓自已放個長假,不接受慰留、也不考慮留停,決定離職的我,成為總經理口中的「叛徒」。原來,想善待自己不見得會得到每個人的諒解與祝福。

拿掉職場「頭銜」,自己還剩什麼?

我問自己:「除了捐錢給需要的機構外,還可以做些什麼?」我選擇到育幼院當課輔志工,但出師不利啊!帶著剛卸下的主管頭腦,去面對國小孩童讓我充滿挫折!只撐了一年,我就默默離開了。之後接觸了禪修,開啟面對自我的旅途、也試著讓自己沉澱及靜下心來。一年後,社工的一通電話:「有個國一的孩子想學英文,你願意再來嗎?」就這樣,我的職涯開始轉彎了!

一個、兩個、三個、四個孩子,我陪這幾位國中生由國一直到國三畢業,期間更在因緣際會下成為偏鄉的國中英文代課老師,陪著這些國中生們學習英文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孩子們不要討厭英文」。但也因為處在實際接觸孩子的現場,所以更能理解孩子們學習英文的無力感;除了教英文外,我更成為這些孩子們可以聊天說話的大人,當發現自己成為孩子口中「不一樣的大人」時,覺得自己更應該為孩子們再做些什麼。原來,沒有了「頭銜」,我還是有能力幫助他人、也能找到讓自己開心的生活!

歸零,再出發;蹲得夠低,才能一躍而上。

帶著對孩子們何以無力學習的好奇,及想知道自己能為孩子們再做點什麼的動機,我報考輔諮系研究所,也幸運地考進碩士在職專班。在新生報到的那一天,我才知道:即使是在職專班,只要完成半年兼職實習和一年全職實習,一樣具備報考諮商心理師的資格。「咦?原來也可以考諮商心理師啊?」我對研究所在職專班的無知還不只如此,「什麼?在職專班課業那麼重?還要寫論文?怎麼跟我想像的不太一樣啊?印象中某某某讀研究所很輕鬆啊…」原來,我誤會了!後來才知道「碩士在職專班」與「EMBA」不一樣啊!但既然考上了,就盡力而為吧!

帶著跨科系的身份進到輔諮系,說不痛苦是騙人的,因為書上的專有名詞讓我一個頭兩個大。教授上課滔滔不絕的講著,滿腦子的疑惑「動力關係?那是什麼啊?沒有人發問,表示大家都懂?我都聽不懂該怎麼辦啊?」認真K了書,但心理學就和國企語言不一樣啊,好虛無、好難理解的詞彙,到底是在說什麼啊?挫折的我只能花更多的時間讀書。除了課業上的挫折,還要面對幾位本科系同學對跨科系者的不友善態度,心想:「單純讀書很難嗎?雖然我是研究所菜鳥,但工作經資歷豐富,只是不想計較而已,何苦處處相逼呢?」我想,正因為經資歷豐富,所以才能低調地在輔諮所順利生存吧!因為進到輔諮所,需要面對的最大的挑戰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如何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並讓自己成為一個更完整的人。

以40多歲「中年級實習生」的身份,面對幾乎都比我年輕的心理師們,心態上的調整真的很重要!歸零,帶著學習的心態面對實習,我發現自己“容易被低估”,或許是因為外表看起來不像是歷練豐富的中年人,也或許是因為大家對「實習生」的刻板印象,認為實習生就是一無所知吧。看著旁人對自己能力的低估,其實也還蠻有趣的;正因為如此,表示自己有機會從他人身上多學一些東西。收穫滿滿的完成實習,並更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

步入中年職涯轉了個大彎,這一跨,好遠啊!

年過40歲跨科系考上輔諮系研究所、花了2年修完學分、1年完成實習、1.5年完成論文,前後共花了4.5年才從研究所畢業,取得諮商心理師考照資格,然後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準備諮商心理師證照考。清楚知道自己一次只能用心做好一件事,所以沒有精力在實習時兼顧論文,亦或是寫論文時準備考試;因為一次只能做好一件事,所以每次的專注都是全力以赴!

上週五(10/22)放榜了,以不算低的分數順利通過諮商心理師證照考!興奮一定有,但更多的心情是:對自己的肯定,即使步入中年我仍有能力找到一條全新的路!!邁入中年,更是要善待自己,專注於眼前想做的事,一步一步順勢而為、不強求的態度,或許少了競爭的企圖心,但多了一份為自己努力的成就與開心。

最後以回應「夢想是現在的自己對未來的想像,妳在路上了嗎?」這個問題來結束這篇文章:「是的!我走在專業助人者的路上了」!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