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牛年,一定要很「牛」

我的小名叫「牛牛」,爸媽和長輩們從小就這麼叫我,讓我感覺自己很牛。我媽說大年初五生的牛,一生下來就是勤奮耕作,言下之意就是指我這輩子忙碌和認真的狀態,就如一頭春天開工的牛啊~牛年是我的本命年,耕作了48個年頭,著實辛苦,但也收穫滿滿。很慶幸自己很牛,牛體力、牛脾氣,還有能讓我吃不停的四個胃XD。這幾天,春節拜年祝賀的訊息沒停過,看到「牛」轉乾坤、Happy「牛」year ,今年不正是屬於「牛牛」的一年嗎?我可要要好好發揮啊!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年少的時候,總惦記著一定要努力耕耘,才會有所收穫,所以一直用奮力向前犇的態度生活著,樂此不疲。人來到中年,個性依舊很牛,做什麼都很用力,即便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也覺得要盡全力的經營,深怕自己是一頭偷懶的牛,少一分耕耘就會少一分收獲。回頭想想,我有沒有衝著那塊鬥牛士手中揮舞的紅布狂犇?興奮異常、怒氣冲冲、氣喘噓噓⋯⋯?答案是肯定的⋯⋯。

春節假期中和家人親友吃個不停,然後在吃喝的過程中一起追個什麼劇,品頭論足、尖叫大笑、感動泛淚,真的很有氣氛。我的婆婆有五個兒子,今年和公婆、兄嫂、兒女們一起看的劇是-「重回18歲」,劇中的大叔(什麼!才37歲就叫大叔??)離婚前,對生活的不滿,許願回到了高中時期全盛的自己,成為了一雙兒女的同學,近距離的陪伴孩子,同時重新審視了自己與妻子的關係。我們一家三代看著劇中的三代角色,各自感動,尤其是身為三明治夾心的我們這一代,不免回想起那個青春無敵的自己,以及為人父母與子女的種種酸甜苦辣。輕鬆的喜劇,傳達了許多三代間互相理解與支持的正能量,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很「牛」的一面,也有牛氣背後不為人知的辛苦。我無法回到過去,也不想重頭來過,因為看劇時產生的共鳴,正是因為自己走過的路如此精彩才能有所體會。一直保有如同18歲時對生命的熱情與活力並時刻感恩,應該是最「牛」的態度了。

牛氣冲天的正月初五,放了一串環保鞭炮後,用這一篇文作為開工文,勉勵自己,牛年一定要很「牛」,但不要盲目的隨紅布起舞,辛勤耕耘的同時,也別忘了珍惜自己的收穫,將身邊溫暖的人事物,一一收藏心中,犇向幸福,犇向心之所在。

陳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