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疫後大未來》讀後感三:不要糟蹋大好的危機、發掘可破壞指數、社區互助托住弱勢

由數涯諮詢主辦、好說平台合作的遠流出版《疫後大未來》線上讀書會,最終章討論「共富社會」,是身為商學院教授的蓋洛威,跳脫了個體經濟的角度,從整體看疫情後的社會擊。因為在開放平台,除了台灣讀者,還有在矽谷的台灣朋友和中國在墨爾本的留學生同步上線踴躍發言,足見這本書相關主題的重要性和即時性。

作者在去年8月寫作此書時美國疫情方熾,而讀書會當天恰好是人口最多的加州解封日,對照台灣剛好是打疫苗首日,究竟台灣未來數月軌跡如何?畢竟各國的防疫都是摸石頭過河,重點在如何達到防疫和經濟的平衡。

本次讀書會的主講者世代文化創辦人、也是街區經濟倡議者周奕成認為:到目前為止,台灣並沒有那麼多「回不去」的事情,這是好的,也有不好的一面。反而是要注意「不要糟蹋大好的危機」。

以街區經濟來說,雖然有些顧客會建議街區店家做外送或轉型電商,但關鍵在於這些店家是non-essential business,在防疫期間他們是應該停業的。即使勉強要做,他們的商品組合、成本價格、物流配送都完全比不過大型電商。對這些non-essential的街區店家,唯有預付、訂閱、延後取貨,才是能夠幫助他們撐過的方法。也就是要讓他們在不營業的狀態下,能夠保持20%以上的現金營收,在未來開業之後交貨或提供服務。但這樣做法依然需要有新的平台放寬金融限制。

出版此書的遠流雜誌總編輯林馨琴也說,作者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就是破壞性創新的「可破壞指數」(disruptablility index)。它的關鍵信號,就是在價值沒有提升價格明顯增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等教育和醫療。林總編輯也提醒大家去注意台灣的教育和醫療是否有提供破壞性創新的契機。

最後,作者提出,不管是從防疫「需要從社區檢測、追蹤、隔離做起」,還是政府和民間要共同努力「如何扳平疫情不至於讓經濟昏迷」,作者提出的處方就是「民眾覺醒,全面復興社區意識」,這點和台灣社會即將面臨的情況也類似。

本次讀書會的另一位主講者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黃兆徽,在疫情爆發後持續協助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創辦人方荷生里長,為三餐難以為繼的學校弱勢生發放食物包,她也提出COVID-19 病毒無差別攻擊,但疫情卻加深貧富差距,三級警戒下,只有社區互助才能托住台灣弱勢族群的處境和需求。

希望台灣的讀者在這本恰如即時雨的好書都能有所啟發、有所獲得!

攝影:林素英

大人的數位轉型

海鮭回台的企業人,學習數位知識,重拾創作心願,進行生活調整,用清爽的心迎接跳五時代! 現於科技公司擔任行銷長,#大人的數位轉型 創辦人,遠流出版 #WFH在家工作的成功祕訣 專書推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