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記者轉型自媒體人?你要改變的可能不只一點點

最近,許多認識已久的媒體朋友找我聊天,大家普遍都想做個人品牌。

傳統媒體人要做個人品牌,有無門檻?需要做哪些準備?

正好,昨天好說舉辦第一場「品味好說」

邀請經營自媒體已經超過十年的兩位旅遊部落客帆帆貓、妙妙琳兩位來分享他們的個人品牌經營之路。

自媒體人須具備的能力

帆帆貓分享她的經驗,我初步歸類幾個

  1. 跨平台經營,但在不同媒體要有不同呈現方式
  2. 累積作品與信用狀,比如媒體報導、廠商合作、出版書籍、企業講座之類
  3. 讓人記住你的梗,比如帆帆貓因為常常到飯店評測,所以創造一個職業叫,「房間試睡員」,標題叫做「躺著也能賺」讓人清晰的記住
  4. 良好的企劃力
  5. 高超的攝影功力、後製能力、文案能力、說話能力
  6. 社群經營成立,因為你要跟粉絲互動,讓愛你的人持續愛你,所以要會分析你的群眾圖像

詳細內容,請參考【品味好說】人見人愛是假的!做自己是個人品牌的起點

簡單來說,自媒體人需要具備多工作業能力,而且要有跟廠商還有粉絲互動的硬實力。

是不是跟傳統媒體人需要具備的能力不太一樣?

我粗步想了一下,傳統媒體人,尤其是平面媒體人,我們需要具備的能力

  1. 挖掘議題的能力
  2. 跟採訪單位保持互動的能力
  3. 與受訪者經營關係
  4. 精準溝通的能力
  5. 採訪現場的應變能力
  6. 準確的文字論述能力

簡單來說,傳統媒體人需要具備的能力是敘事能力跟採訪能力,還有對事物判斷的能力。

跟自媒體人需要具備的能力 有部份重疊,但邏輯不太一樣。

我覺得技術問題都好克服,轉型困難的地方在於心態

傳統媒體人轉型個人品牌,大概有幾個階段,在我年輕的時候,不少人轉型當名嘴、主持人、企業公關,或者轉入政界,這些崗位需要一些被人記住的個人特質,但不能太鮮明。

幾年前開始,有些傳統媒體人轉型自媒體人非常成功,有些人切入暗黑的上班族幹話代言、有些人擅長兩岸環境分析,普遍具有鮮明的標籤跟形象

分析這些成功轉型的自媒體人,他們比較不一樣的地方在,他們在傳統媒體任職的時候,原本的個人形象就非常突出,這是傳統媒體,尤其平面媒體人較少存在的特質。

傳統媒體人比較像說書者,習慣用較高的視角看世界,是第三人稱

自媒體要的是這個主角自己講故事,是第一人稱或者第二人稱。

新媒體是傳播者和接受者融會成對等的交流者、而無數的交流者相互間可以同時進行個性化交流的媒體,所以,如果傳統媒體人想轉型自媒體人,恩,要改變的東西可能比想像中還多。

我是鄭安珀

我是鄭安珀 過了40歲的菜鳥CEO,人到中年,做些發自內心做自己開心的事。 而做熱愛的事,不表示路上沒有阻礙,沒有困難,相反的,突破之後的體悟,更顯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