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說人際解憂所|To: GMP 請好好陪伴自己
GMP 你好:
閱讀這篇回應時,我希望你能找個可以自處的空間。若是有任何的情緒湧現,請允許它出現。透過文字,我沒辦法看到你的可能反應,所以,請你要好好陪伴照顧自己,好嗎?
在你的其他訊息中,當我讀到「處之泰然、樂觀」時,我心裡”糾”了一下。或許閱讀「情緒之重,需要有人陪著一起走」這篇文章,你能略知一二。另外,我想跟你分享兩則孩子們對於情緒,讓我印象深刻的描述。
國一生:「你讓我的情緒有了出口,但是,如果你除草的速度,趕不上雜草長出來的速度怎麼辦?!」咦?孩子接著說:「對啊!情緒就像草一樣,除掉了又會冒出來啊!」。小四生:「情緒像吸塵器一樣,如果吸入不好的情緒,又不清理的話,塞滿了就會卡住或爆掉。」很有畫面的描述,對吧?
我不知道,孩子們對情緒的比喻,能否讓你更清楚我心裡”糾”一下的原因。透過與你分享孩子們的比喻,我想說的是:隨著時間沉澱或壓抑的情緒,並不會消失無痕跡;就像是水庫或河流般,若底部的淤泥不清理,蓄水的空間只會越來越小。
我好奇地想問:在旁人眼中,你是一個沒什麼脾氣的人嗎?或,你是一位害怕衝突的人呢?接下來,我想用「溝通分析&心理遊戲」中一個重要的概念:PAC自我狀態(可延伸閱讀:過去&現在,三個我,放慢速度,你會有不一樣的「心」發現),來探討你提出的困擾。在〈我們如何學習玩心理遊戲?〉中,我提到孩子透過學習大人們的言教身教,摸索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即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進行心理遊戲的習慣性方法。透過你的文字,我也讀到屬於你的人際互動模式。所以,我想跟你聊聊如何透過PAC自我狀態,重新解構你的習慣性模式。
基本上,我們人格中的父母自我狀態P,受到周圍大人們的影響;而我們的兒童自我狀態C,是在與父母親互動中,學習、調整而來的;成人自我狀態A,則是透過每個階段的學習,進而培養以6W1H處理問題的能力。你也可以這樣理解:嚴格的父母(稱為控制型父母CP),易有聽話或叛逆的小孩(稱為順應型兒童AC,叛逆也屬於順應型的一種,因為叛逆是為反對而反對);而溫暖慈愛的父母(稱為撫育型父母NP),易有活潑外向、想法點子多的小孩(稱為自由型兒童FC)。簡而言之,父母自我狀態P和兒童自我狀態C,與過去有關;而成人自我狀態A是唯一處在當下,以6W1H進行問題判斷處理的自我狀態。每個人都有PAC三種自我狀態,且能量是流動的,即每個人的身心能量是固定,且平均分配到PAC三種自我狀態中,但面對不同的事情,PAC能量比例會有所變化。能量變化有一個重點是,處在當下的成人自我狀態A,是否有足夠的能量根據6W1H去判斷現況;若沒有(即A的能量小於P或C時),便會以過去的習慣性模式來面對當下的問題,此舉便可能進入心理遊戲而不自知。
關於你的困擾,我的回應是:
- 你是否在填寫表單的過程中,有留意到自己的重複性人際模式呢?這樣說好了,負向能量累積久了,才會一次性爆發。就結果論,你是位受害者,但你對不滿情況的沉默,對他人而言,是不是也像是迫害者呢(關於戲劇三角,請閱讀請好好善待自己)?幾年前,在我剛卸下管理職,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尚未跨入輔諮系),每當碰到被我碎念,卻選擇沉默以對的孩子時,我會越念越生氣。我內心的角色變化是:我(迫害者)碎念孩子(受害者)時,孩子用沉默(迫害者)讓我(受害者)更生氣,即我和孩子進行了一場心理遊戲。沉默可以有很多衍生版的心理遊戲,因為沉默代表「零溝通」,此舉讓溝通的另一方自行進行腦補,誇大沉默者未說出口的想法,這是所謂的曖昧溝通,心理遊戲開始時拋出的餌。
- 何以你無法將心中的憤怒表達出來?這是一個需要你自己花時間探討的問題,我提供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及的PAC自我狀態。你可以想像一下(若你有陪伴小小孩的經驗可能會更清楚),玩具被大人沒收的小孩,會如何表達不開心?哭、丟東西、跺腳、打大人…等等,你覺得小孩子會站在原地不動、什麼都不說也不做嗎?理論上應該不會吧?!除非…不敢!〈消化情緒〉對你而言,如果只是選擇讓時間慢慢沉澱沖淡,其實無濟於事啊。因為你比任何人都清楚,情緒有沒有真的過去。我認為也相信:「最了解自己的是自己」,而那個最需要被照顧的自己是—兒童自我狀態C。
- 關於自我狀態PAC的運用,你也可以想像成:你隨身攜帶5張牌卡,碰到不同狀況時,你會選擇使用哪一張牌來解決問題?舉例來說:工作上對同事的不滿,你的選擇有:(1)控制型父母CP–嚴厲地跟對方說應該要如何做才符合公司規則;(2)撫育型父母NP–理解對方的困難、和顏悅色的提供其他變通的方法;(3)成人自我A–就6W1H來分析發生問題的原因,並找到其他解決的方法;(4)順應型兒童AC–不想理、也不想多說什麼(這像是你採取的應對方式);(5)自由型兒童FC–以輕鬆、有趣的溝通方式,點出對方讓你不滿之處,亦可避免氣氛過於嚴肅。PAC自我狀態能量變化的重點是:成人自我A(當下)決定出什麼牌!
最後,我想跟你說:有口難言的痛,更沉重傷人。請好好陪伴自己,練習不同自我狀態間的對話,也是一個可以嘗試的方法喔。希望我的回應,能提供你不一樣的視野看待自己。
我是Iming心理師,在人際解憂所,陪你好好說心事。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