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疫情談轉型五:企業人你的數位轉型就是數據轉型

疫情仍在持續中,不要浪費一個好危機大家已經琅琅上口,最明顯的答案當然是趁此進行數位轉型。

嗯數位轉型可以有很多含意,大環境從從簽名變實聯制是一種,從拿鈔票變成電子支付是一種,個人從實體變電商是一種,從教師變線上教學是一種。但對於在大型組織如政府和企業工作的人來說,你的數位轉型只有一條路(搖醒),你不是要去當工程師,也不是要去當直播主,你的數位就是數據轉型!

理由有三:

首先,數據轉型碰到的真實世界是最多的,這點資深人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對照組就是電玩遊戲,想想看你玩遊戲可能還不如你家小孩。

其次,疫情結束你回去辦公室,馬上換個角度指點江山,無論是檢視庫存管理還是規劃分流上班,數據思維可以讓你閱讀問題超越原來的界線。

最後,就算你的公司不幸在疫情中陣亡或受傷,你新學的把戲可能可以讓你找到新的東家,或當顧問服務你認識的業界朋友,這也是資深人的獨特優勢。

你也許會問,其實企業已有大量的數字管理,這和數據分析有什麼不一樣。但你曾發現嗎?老闆想要從數字裡得到的答案,其實已經超過企業自我循環的範圍,有很多數據明明是外部數據,如捷運站人流和消費者行為,但已經影響到企業營收和成本。但身為管理人員的你抓不出來就是抓不出來,它已經脫離了傳統計量經濟學建模回歸的線性分析模式。

這當然跟數據量及數據格式大幅變化有關,如果在2000年前第一階段的數據是以結構化數據的資料庫為主,在2000年後基於網路有更多非結構數據如客服QA和圖片,在2010後基於個人移動裝置和感測器,讓數據分析以人為中心,而有人機互動的可能,更是讓數據從分析素材變成賺錢工具。

我們求學時有名的個體經濟學教科書作者,後來去擔任google 首席經濟學家Hal Varian,應該是站在傳統經濟學家和大數據科學家的第一人。他在2016年對學生說:

「 是什麼東西變得無處不在,而且又便宜?數據。什麼是對數據的配套?分析 ( analysis )。 所以我的建議是:參加很多關於如何操作和分析數據的課程:資料庫、機器學習、計量經濟學、統計學、可視化等 …。 」

雖然不再是學生,但學習之心不能沒有。關於資料捕獲、成形、儲存、管理、共享、分析和可視化,不妨趁著這次疫情打下初步的觀念吧。

本文同步fb粉絲頁 #閱人無界

攝影:林素英

大人的數位轉型

海鮭回台的企業人,學習數位知識,重拾創作心願,進行生活調整,用清爽的心迎接跳五時代! 現於科技公司擔任行銷長,#大人的數位轉型 創辦人,遠流出版 #WFH在家工作的成功祕訣 專書推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