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心情隨寫篇|這一篇不是業配文喔~

我要先說:這篇文章分享不是業配文喔!

這篇文章是,我收到這份禮物的當下,內心浮現的心情,所以這篇文章算是…我的小小有感而發吧!

心理學中一個由榮格提出的概念「共時性」:

指的是「有意義的巧合」,用於表示在沒有因果關係的情況下,出現的事件之間看似有意義的關聯。這些表面上無因果關係的事件之間有著非因果性、有意義的聯繫,而這些聯繫通常取決於個人的主觀經驗

打開包裝盒時,第一個映入我眼中的是「無奈何」這四個字!哇!!好符合我那天的心情啊!那種,一點辦法也沒有的無奈感!在那個當下,我覺得我的心情被理解了,突然,自己整個人鬆了許多!那種感覺,就像是在晤談關係中身為心理師的我們對個案情緒的理解與承接吧!而我這陣子的無力感,被名為「無奈何」的玫瑰鹽可可飲默默地承接住了!我心裡的OS是:「這禮物來的還真的是時候啊^^」

那…「若」的冰糖鳳梨菊花飲呢?我想再分享另一個大家可能很常聽到的心理學概念「依附理論」。其最重要的原則是:

幼兒需要與至少一名主要照顧者建立關係,以促進正常的社交和情感(能力)發展,即長大之後會深刻影響個人的親密關係與互動。

〈若即若離〉的意思是:似接近、又似遠離,形容對人保持忽遠忽近的距離。網路上,很多對若即若離的情感關係提供解方,表示〈若即若離〉的關係是很多人想要避免的曖昧關係。在這裡,我想針對親子關係分享我個人的想法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有機會看到、聽到很多親子間的情感糾結,但其實不管是哪一種教養方式寬容式(permissive)、權威式(authoritative)、忽略式(neglectful)、獨裁式(authoritarian)都存在一個重要的關鍵問題:親子間的情感距離。換句話說,過與不及的情感距離對親子關係都會有影響。

舉例來說,若父母過度掌控,孩子不是極力反抗、就是言聽計從失去自我;若父母過於疏忽,那孩子則容易有不恰當的行為出現,因為孩子只能在碰撞的同儕關係中學習和探索。所以,對於親子間的情感連結,我則會希望父母於不同的情境中,對孩子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適當距離。當然,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父母需要堅持原則。也就是說,父母不能因為自身情緒的起伏(可能是受生活事件的影響),而對孩子有不一樣的彈性規則,因為這樣會造成孩子的矛盾與困惑。

這份禮物來的真是時候,除了承接我的內在情緒外,也讓我對生活中的人事物有不一樣的省思機會。祝福大家:

面對生活中「無可奈何」的事情,懂得適時的放鬆;

面對情感中「若即若離」的關係,能夠換角度思考。

我是Iming心理師,與你分享我的心發現。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