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老兵與妻

老兵與妻 之一

那是個位於平埔族與漢人居住的交界之處,一個靠近海邊的偏遠聚落,卻至今仍無自來水抵達的地方。偏鄉的交通不便,村民們的食衣住行十分簡樸,不構成生活上的困擾,但醫療匱乏的問題是個大隱憂,村裡沒有任何一家小診所,連個小小西藥房也沒有,如果一旦生病或是受傷,幾乎全得仰賴著掛在牆上的那個醫藥百寶急救袋。

這個包羅萬象的大藥包袋是個八開厚的大紙袋,斜角穿孔用粗棉線斜掛在家裡的牆壁上,裡面的藥品不外乎是燒燙傷、外傷藥膏、胃散、感冒藥、止痛丹、止瀉藥、愛兒菜及貼布,有時候一個家庭裡會同時被掛上兩、三個不同廠牌的藥袋,而藥廠會訓練許多服務員為他們推展業務,這些藥包配置員參加藥廠的職業講習,並經過筆試及口試,訓練合格後,正式成為挨家挨戶藥包配置與更新的服務人員,我們俗稱他們為——寄藥包仔。「寄藥包」的服務員常會騎著「勝利牌」的自行車,車後安裝著籐編的箱子,裡面擺放家庭常用成藥,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外面還會罩上預防淋雨的墨綠色的厚帆布,上頭寫著「寄藥包」三個斗大的紅色字體,讓人遠遠就能辨識出藥車來了,騎著載滿藥物的腳踏車,在鄉下的碎石子路或黃泥路穿梭,可得抓穩重心,否則一個傾斜藥品散落一地,玻璃瓶裝的藥水可要破裂,那損失可就非同小可了。

寄藥包的人,幾乎每個月會定期巡訪服務一次,將快過期的藥更換回收,也會將已使用完的藥品再予以補充,並依所使用的藥品數量來計算總價,至於收費的方式則十分人性化,方便就當場結清,手頭稍有拮据,可以等稻穀收成時再繳費,至於清寒貧戶有時也能寬限到一年總結一次,這種宅急便的服務與收費方式,讓人充分感受到滿滿的人情味,也因此放藥包仔也常和村民有著深厚的情誼。村裡的人每次看到放藥包的少年仔,風塵僕僕地踩著腳踏車前來更換藥品,總會熱情的與他話家常,近午時分也會誠摯地邀他共享農村家常便飯,粗茶淡飯中有著無關營利的真心情感。常到村子裡放藥包,與大家有著濃密感情的年輕人,是一個叫阿義的少年仔,老家住在南部的山裡頭,黝黑的皮膚,陽光的笑臉,熱情的問候,詳細的解說藥品用法,讓他贏得大家的信任與支持,他的業績遠遠勝於其他家的藥商。

有著千帆過盡皆不是的憂,留著驀然回首千堆雪的寒,日子需要一點溫度來點燃熱情,寫作抒懷以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