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把一致性說出口,才能真正得到想要的結果

撰文者 / 好說創作者 I’m Check 雀可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薩提爾所提出的冰山理論,這幾年在親子教養圈中大受歡迎,我自己因為參與過薩提爾家族治療的實務研習,從講師帶領的團體活動中,透過角色扮演理解四種溝通姿態的特性,習得後設檢視自己與他人之間溝通姿態的能力。

其中,薩提爾所提出的四種溝通姿態分別是:

1.指責:總是用否定、命令句,不表達自己的真正想法。

2.討好:為了得到認同,總是以「答應」句回應,不表達自己真正想法。

3.超理智:溝通時總是爭辯、說理認為自己是對的,也不是表達自己。

4.打岔:溝通時不表達自己,而是用「不溝通」來溝通。(顧左右而言它)

這四種溝通姿態沒有好壞對錯,也沒有絕對的使用時機,而是取決於與人對話的當下說出口的內容是否與自己實際想表達的一致。

一致性,才是薩提爾認為最好的溝通姿態。

上個禮拜,小胖出關了!結束漫長的14天防疫旅館隔離,以及7天的居家自主管理,並自費到醫院進行核酸篩檢,確認一切順利。終於,隔了五個月,我們見面了!雖然物理時間上,五個月真的很久,但實際見面時,卻沒有那種很久不見的陌生感,大概是因為都知道彼此這段時間的動向,所以淡化了本會因距離而產生的陌生。這兩個禮拜,我稱之為「感情增溫期」,因為小胖天天上演溫馨接送情,老實說,還蠻有戀愛感的。

很久以前提過,長途車程的空間,通常就是 我跟小胖好好聊天的時刻。這兩個禮拜當然也不例外,來回一小時的車程,夠我們聊生活、聊工作、聊想法。因為我剛回職場,新的工作型態讓我對生活充滿熱情,腦袋激盪出各種想法與實踐。於是,當小胖跟我提到他接下來遇到的組織挑戰時,我便忍不住滔滔不絕地跟他分享我的看法,並建議他可以採取什麼行動。好為人師的我,當然希望他立刻動作,因為我想知道這些建議執行後的是否如我預期。

結果一天、兩天、三天過去,小胖每天每天都被工作行程佔滿,不是開會就是準備簡報,不是跟客戶聯絡就是跟同事討論case。我給的建議就被擺在看似永遠不會執行的清單中,第三天,當我態度認真地再次提起這件事時,小胖以他一貫的打岔姿態面對我的質問。

其實,同樣的對話前幾天已經上演過了,當時我用 超理智 要他快點行動,而他回我以插科打諢的打岔,結果,每一次的最後都是不了了之。但這次,我忍不住地直說:「你這樣的不在乎的態度讓我真的很失望!」這是我當下真實的想法,因為在前幾次的對話裡,小胖總是不斷打岔的轉移話題,而我為了避免衝突,所以選擇隱藏批評指責的語氣,自以為使用客觀理智的口吻就能達成目的:「你如果想要⋯⋯,就要開始如何如何⋯⋯。」但小胖,明明不認為我的提議有什麼幫助,卻也為了避開衝突,選擇顧左右而言它的打岔,試圖緩和嚴肅緊張的氣氛。

「啊!我忘了~!哎呦~今天就很忙啊!我一秒鐘幾十萬上下,那明天、明天弄~」小胖輕浮的語氣,非但沒有讓我覺得好笑,相反的,我一!點!都!笑!不!出!來!一次、兩次、三次,我們都為了避免衝突,壓下內心的不愉快。我們希望在不弄僵氣氛的情況下,讓對方做出行動。比如我希望小胖把我的建議放心上,小胖則希望我不要再苦苦相逼。

但這樣的不坦承,並無法讓情況有所改變,因為對方不知道我們真正的想法,當然就永遠達不到那個我們想要的樣子。反而當我忍不住將心裡的想法直白脫口而出後情況才開始有了轉變。

「你這樣的不在乎的態度讓我真的很失望!」

當我說出這句話時,語氣平緩,不是指責也沒有怒罵,就是如實說出內心所想的。

而小胖聽到時,第一反應是收起嬉皮笑臉,然後很認真嚴肅的告訴我,他不明白為什麼要跟我回報他的執行進度,他也不覺得我提出的建議跟他的工作有什麼關係。

所以他,根本不想依照我的建議採取行動。

一時之間,我語塞了!原來這是他真正的想法,他打從心裡不認同我的提議,當然沒有執行的理由。所以他的打岔姿態,是為了避免直接拒絕後造成場面尷尬而來。的確,當時空氣瞬間凝結了幾秒,這個話題也暫時打住,我們給自己跟彼此一點空間。直到隔天的上班途中,我又重新提起這個話題,這一次我把重點放在解釋為什麼我認為自己的提議,有助於解決小胖目前遇到的問題。我希望這些行動,可以讓小胖在工作上增能。我的回覆,解決了小胖原本藏著不說的疑問,於是,他也願意接受我的提議,開始行動。隔天,他也意識到這些改變所帶來的正向結果。

這場衝突事件,到這邊終於正式落幕。而我則透過後設檢視,覺察到事件發生當下,自己跟小胖溝通姿態的轉變。當我們為了維持(自以為的)和諧,而用不一致的溝通姿態來掩蓋自己真正的想法時,反而讓問題一天拖過一天,無法解決。一旦,我們把自己真正的想法直說,狀況才開始往我們要的方向發展。

他明白我不是頤指氣使的找碴,我明白他不是插科打諢的打岔。

我們都希望好好跟對方說,也希望對方能好好跟我們說話。

因為,我們的出發點是一樣的:「 我們都希望能跟對方好好溝通!」

雖然很難,但的確從這個事件過後,我的確開始練習覺察自己與他人的溝通姿態,是否經常出現某一種特定的姿態?或是會不會為了怕得罪人還是破壞氣氛,就藏起自己真正的想法,用自以為較好(但並沒有)的溝通姿態應對?

因為,我已經從自己的例子體認到薩提爾所說的:「 一致性才是最好的溝通姿態。」而這樣做,也才能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

Linan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