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心理遊戲】系列之8〈交錯溝通〉

〔情境對話〕

S1:有看到我的手機嗎?

R1:我沒有亂動你的手機啊。

S2:我是問你有沒有看到我的手機。

R2:你亂放手機的習慣要改啦!

S3:我真的沒有亂放啊…

R3:喔,好啦!我沒有兇你的意思。

由成人A開始的溝通,基本上是詢問事情,但是如何解讀及回應則因人而異。由成人A(S1)拋出的問題,期待的是對方(R1)以成人A回應(A→A)。但是對方(R1)卻像個孩子怕被誤會般要先澄清、以兒童C回應(C→P),這是聽者(R1)的自行解讀,並非詢問者(S1)期待的回應。當詢問者再次(S2)以成人A重複問題時(A→A),對方(R2)卻有點不耐煩、甚至生氣的回應(P→C);被對方((R2)突然改變口氣嚇到,詢問者(S3)有點委屈的澄清(C→P),才讓聽者(R3)回到成人A的狀態調整了回應方式(A→A)。

上述的溝通情境出現自我狀態一再交錯、錯開的模式,稱之為交錯溝通。以交叉的對話方式在兩人間一來一往,被錯開的一方會調整或改變自我狀態,意圖讓溝通能持續下去。當溝通呈現交錯時,若彼此間未能調整自我狀態的變化,那麼溝通便很難繼續下去,甚至可能演變成爭吵而忽略了一開始的問題是什麼。

〔情境對話–爭吵版〕

S1:有看到我的手機嗎?

R1:我沒有亂動你的手機。

S2:什麼?只是問你有沒有看到。

R2:你亂放手機的習慣要改啦!

S3:我哪有亂放手機了,根本是你偷藏起來的吧!

R3:不要太過分喔!你有什麼證據?

人際間的心理遊戲通常會在不知不覺中進行,注意溝通中自我狀態的轉變可以辨識自己是否陷入心理遊戲中。若不小心真的進入心理遊戲,也和對方鬧的不歡而散了,請試著在情緒沉澱後,問問自己:剛剛的回應是否如實回應了對方的問題,亦或是對方的問題勾起你某個情緒,所以演變成對人不對事的溝通了。心理遊戲難以完全避免,但隨著自己對自身溝通模式的了解,減少陷入心理遊戲的機會是可能的。

更多關於「心理遊戲」 to be continued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