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讀後心得​ —那段我走進心理諮商室的日子

十分童趣的書名,開啟了一個引子,蛤蟆先生為什麼去看心理師?去做心理諮商都在說些什麼?誰需要去做心理諮詢?一解我們對心理諮詢的好奇及神秘面紗。​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一書,書裡口語的描述,淺顯易懂地交待心理諮詢的對話,讓人不自覺地投入其中,身歷其境。故事裡每個人物都有清楚的定位,看起來是故事,卻又像在說著我們自己或多或少都曾遭遇過的情境。​

每一章節,都是每一次的心理諮詢,延續上一次的議題,再加上本次的主題,由深至淺,深入內心,用輕鬆的口吻提問生命之重的問題。​

這本書我用兩天就讀完,無非是因為書的文字易讀,節奏明快,翻閱之後,就讓我想趕快看完每一章節的故事與發展。​

—​

這本書的故事也讓我想起生完小孩復職後,有一段期間去做心理諮詢的往事。​

那應該是我生命中最低潮,也最混亂的時期,即使如此,擁有是心理背景的我也未把做心理諮商放在我的選項之內,當時一位曾做過心理諮商的朋友建議我,我才去嘗試,因為實在太痛苦了。​

就如同書裡,蒼鷺說:「心理諮商向來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

不只是心理諮商,做任何事情,甚至人際關係,都是要自發自願,才會持久。強摘的果子不甜,我想也是這道理吧。​

我像蛤蟆一樣,在第一次踏進諮商室時,我期盼心理師能為我做決定、給我答案,即使在後續的幾次試商我都這樣希望著,但卻沒有。​

心理師透過不斷地提問再提問,每個問題常讓我啞口無言,無言的並不是問題很冒犯,而是我鮮少表達自己的感受,即使表達想法也要包裝思考再三。我是這樣看見自己原來十分壓抑;說不出感受,或不擅表達感受,並不代表沒有感受,只是我選擇性忽略罷了。​

心理諮商就像是通氣脈一樣,幫你把心裡卡住的東西,一一找出來,慢慢整理清理,讓你愈能看見你原本的樣子。這是個尋找自己、面對自己,更是接納自己的過程。這過程一開始不那麼舒服,除了一直被問問題,要把自己的想法感受說出來之外,深放在心中的思緒情感慢慢被翻出,就像平靜海水揚起了浪,從小波瀾到大海浪,打在心上,痛,很痛。我不只一次在諮商室哭著。​

感謝當時選擇踏入諮商室的我自己,才有現在的我,當然心理師也真的是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引導著我做了許多深度的探索,許多提問成了現在我會對自己做的自我對話。​

—​

「在諮商時用到的不只是頭腦去思考,也用情感去體會。你可以從理智來理解行為,但要充分理解自我,唯有通過和自己的情緒做連結。當你對情緒的感受越來越情晰時,你就能明白,它們並不是可有可無或可以隨意忽略,因為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

我很喜歡書中寫到的這一段話,這也是從那時到現在,我時常關注自己的情緒,這也讓我更專注於自己的「自我覺察」,到最近鼓勵諮商,探索「內在小孩」,這一次都由情緒為中心出發來探索自己,看見不同的自己,接納不同的自己。​

我相信,唯有解放深層的束縛,才能羽化蛻變成蝶!​

—​

更多 #好書分享 同步分享在 妮娜 擁抱不完美

我是妮娜,​

陪伴你一起踏上深度自我覺察旅程,​

讓你更自在與自己作伴,活出覺知人生!​

一對一諮詢、講座及其他合作邀約,請私訊。​

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讚分享。​

妮娜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elloninal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