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沈沒成本,是否正悄悄吞蝕你的人生?

大學時期有一門課是經濟學,那整本全英文的課本厚到嚇人,我才上了一學期就被死當,之後怎麼熬過的我也記不得了。如果那時認真學習的話,我應該就能更早認識『沉没成本』這個觀念,不僅能用在創業上,人生許多的選擇如果能以『沈沒成本』的觀念來衡量,其實很多事情也就能豁然開朗了。

經濟學對『沈沒成本』的解釋是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例如走進書店看了一本書的書摘或封面感覺不錯所以付錢買回家,沒想到僅僅讀了前三章你就認為狗屁不通或是陳腔濫調,因為實體店舖售出是無法退錢的,所以這本書的價錢就是『沈沒成本』,請問接下來你會如何選擇?第一是既然花了錢就還是硬著頭皮把它看完,第二是丟下書本去做別的事。經濟學者通常會建議選擇第二,因為這樣只是花點冤枉錢,丟下書本多出的時間可以去做其他自己覺得更有意義的事情,而選擇第一則是要繼續受冤枉罪。

但事實上每一個人對『沈沒成本』的敏感度非常不同,這不僅是單純數字而已,一般人通常腦海中先形成認知,然後做出判斷,最後採取行動,一旦我們認為在做正確的事情,不到萬不得已便不會輕易改變,因為改變形同否定自己。尤其自尊心強烈的人,會找尋各種理由說服自己和別人,難以承認自己走錯方向、投資錯誤、浪費時間等等,甚至會盲目的追加預算資源,不計成本想要贏回原先已經沉沒不知多深的付出心血。

我根本就是活生生的經濟學教材啊,為了維持公司的運作,為了向別人證明自己是對的,為了其實根本虛無飄渺的轉機,明明自己一點都不開心,又無法捨棄那些已經投入的金錢、時間、資源,面對著即使睜大眼睛卻怎麼都看不見也不能確定的未來不肯鬆手,死命地繼續貸款、賣房子,摀住耳朵堅持扔進眼前的這片流沙地裡。

事後回想也許這十年的創業,我故意無視自己就站在那塊流沙地上,那片看起來以為是扎實的地表,實則就是一片流動的沙地。當你一腳踏入那片流沙,原本平靜的表面瞬間液化,然後一點一點的將自己陷進去,流沙不至於完全將我吞沒,但是也無法輕易逃脫,研究顯示流沙大約會讓人沉沒到腰部左右,但是要將這個腰部以下陷入流沙的人救出來,則需要擁有至少能夠抬起中型汽車的力量,如果猛力的拉扯,則可能讓這個人活生生的被扯斷。

面對停損才能真正止損

陷入流沙的人已經是夠慌亂了,正常人應該都是瘋狂掙扎吧,如今看來,那十年的我的確也曾經如此瘋狂掙扎過。逃脫流沙的辦法其實是不要在流沙中掙扎,必須要有耐心而且輕微地來回晃動腳,使”沙漿”鬆散開來,不要緊緊地粘住自己。解救方法讀起來如此輕鬆自在,但真正深陷流沙的人該是多麽驚慌失措。

於是,我們不斷展店期望開拓客源,不斷開發商品留住客人目光,不斷投入金錢到這塊流沙之地,投入的越多我們陷得越深,陷得越深我們越害怕放手,原本可能只沉沒到腰部的流沙,因為我們恐懼害怕增加了更多的負債,終於讓流沙淹到喉嚨被緊緊掐住。

是直到那一刻,我們才願意徹底鬆手拋開一切,帶著最原始的求生本能開始耐心的輕微的來回晃動,企圖從人生流沙中脫離,一直到現在依然努力著。

面對沈沒成本只有理性

和許多創業者一樣,我們既不是富二代也不是詐騙公司,每一筆創業基金都相當珍貴也可能是好幾個人情,所以創業前請先理解自己能承擔的『沈沒成本』,以及如何避免『沈沒成本』的可能發生,而這個理解必須理性建設在兩件事情上。

第一,不要寄望不確定的未來或轉機,如果未來只是”可能”發生的話。第二,確認錯誤是自己造成的,就不該偏執認為會有奇蹟發生。在思考決策公司營運時,要先排除『沈沒成本』這項因素,只單純分析問題的本質,試著從零開始著手,否則太多的情緒投射只會在『沈沒成本』上有過多的誤判,導致未來製造出更多難以負荷的成本與災難罷了。

跨越中年的你,也該好好盤點人生中那些該斷然捨棄的『沈沒成本』了?

站長 莎拉

筆名我們仨,年過40,嘗試紀錄生活,以前、現在和未來, 陪伴女兒星期天的成長, 也要忠實呈現布萊恩中年大叔上班族的掙扎人生。文案撰寫風格溫暖,有文字撰寫需求,歡迎聯絡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