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40後的我們真的很優秀!

40後的我是誰?

那天,與一位心理師聊到自己跨領域的背景進入諮商界的話題,他提到:「業界跨到學界的你很優秀,只是你自己沒發現…」我的反應是:「咦?!是嗎?!」

他人眼中的優秀

那句話讓我停頓思索許久,何以自己會看不到他人眼中優秀的自己呢?我發現,其實每位年過40的人都很優秀,只是自己可能不認為或是沒注意到!因為:

然而,所謂的「習慣性」或「理所當然」,其實是要具備足夠的經驗累積後,才得以擁有的能力。但是,我們的社會文化強調—理所當然的事沒什麼值得特別一提。所以,我們當然也就習慣性地忽略了自己其實很優秀!

先稍微岔題,分享一件腦海中浮現的事情:

40後的我們真的很優秀!

還記得當代課老師時,一位學生看到我改考卷的方式–對的題目打勾,便問:「老師,你怎麼這樣改考卷啊?」我反問她:「怎麼嗎?」她說:「考卷不是都錯誤的打叉劃掉嗎?」我笑著說:「我想看到你們對幾題,而不是去看你們錯幾題啊」。

那位學生的疑惑,不也點出了我們的習慣成自然嗎?有誰規定考卷只能錯誤的打叉呢?我不確定我是在國外哪個學習階段,從哪位老師那邊學來的邏輯思考和教育思維。但我很喜歡這樣的加分概念,對一題加幾分(由零分往上加)、而非錯一題扣幾分(由滿分往下扣)。40後的我們,當年受的教育應該都是–錯幾題扣幾分、更甚者錯幾題打幾下,我們太習慣忽略亮點,尤其是自身的優點。

40後的我們,如果不夠優秀,一定早就被生活打敗了,不是嗎?

正因為40後的我們很優秀,才能一再地跨過人生關卡,不是嗎?

40後的我們,少了20+職場新鮮人的橫衝直撞、也少了30+身為主管的盛氣凌人;

40後的我們,累積多年的人生歷練與經驗後,加分的人生對生活多了不同的理解,對人也多了份同理與溫暖。

普同感,何其重要!

40後的我們真的很優秀!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背景肯定不一樣,但面對的生活困擾、困境卻或多或少是相似雷同的。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 在其團體經典書籍中提出的療效因子之一便是《普同感》:

…聽到其他人袒露與自己相似的憂慮,當事人會表示對這個世界更有共鳴感,並形容這過程像是「回歸人群」的經驗,簡單地套句老話,就是「我們都在同一條船上」,或更詼諧地說,就是「同是天涯淪落人」。人類的行為或思想從未超乎其他人的經驗。…

正因為成長背景不同,處理相似生活困境或困擾,更能由不同的視野角度切入,聽聽大家的經驗分享,或許會讓您找到面對生活的新動力。《2022好說女性線上論壇-40後的我們 》一場為妳而誕生的「女子說」,邀請12位來自不同領域的 40後姊姊代表與您分享她們的人生故事與人生體悟。

邀請您一起蛻變「成為更好的自己」!!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