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棗迴農村- 接班 行?不行?

這個月想和大家分享這幾年的接班經驗,以下分享僅代表個人經驗不代表全體。

上個月誤入了一個二代接班的ClubHouse小房間,內心實在太膨湃了,心想原來還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樣在這條接班路上努力著。於是這個月的主題決定要來談談自己的接班路。

聽到或看到「接班」這兩個字,會想到那些詞語來代表呢。富二代?少奮鬥三十年?…等。但身為台灣一百多萬家中小企業的其中一份子,又是第三代,必須說,沒有甚麼富二代或富三代,甚至許多二代接班是「負」,不是「富」。接班有更多雙眼睛看著,我們只能努力再更努力的突破前人所築起的那道高牆,如何跨越是二代面臨的最大挑戰。我想比起大部分的二代我多了一點幸運,能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環境中成長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從小並沒有被期待接班,因為沒有被期待著,我有機會自由的發展,學習著自己的興趣,走了一條和家業完全不一樣的路。

可能有人會好奇為什麼有家業卻沒有被期待接班,因為在大部份的傳統產業中,大家賺的都是辛苦錢,透過勞力換取報酬,即使是老闆也是非常辛苦。因此,我的父母並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像他們一樣辛苦,他們想著辛苦就留在他們這一代就好,於是和大部分的華人傳統思維一樣,唯有讀書高,孩子們只要把書唸好就行。就這樣一路往教育體系走,在幼兒園工作的那幾年,覺得自己有點好笑,明明是員工卻一直想檢討剛當老闆的老闆不會當老闆,這時我慢慢的察覺雖然沒有被訓練也沒有被期待成為老闆,卻是骨子裡的基因使然,就是一個「生意子」。即使有這樣的察覺,頂多覺得自己未來會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幼兒園,也不覺得我有一天會回家接班。

一直到幾年前和母親的一場談話,我問:「如果未來都沒有人接工廠怎麼辦呢?」母親:「那就收起來,沒甚麼。」我:「那你們要做到甚麼時候?」母親:「做到不能做為止。」當時,我只是鬆了一口氣,如果未來沒人接,收起來也是一種選擇。只是,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長輩要有如此的堅持,堅持要做到做不了為止。母親告訴我那是一份責任,我同樣不明白,那份責任是甚麼。一直到幾年前開始回到家鄉工作,有機會更進一步觀察與工廠為伍,我終於明白,原來簡單的收起工廠一句話背後代表的意義並不簡單。作為在地收購量體最大的金棗加工廠,上有廠商下有農民要照顧,結束工廠代表著整個產業鏈的瓦解,它影響的不是只是我,而是許許多多藏在產業鏈背後的家庭。

突然,我發現一切都不是說的這麼簡單,不是簡單的說收起來就能收起來,作為在這片土地這間工廠長大的第三代,那份傳承的使命與承擔的責任,是必然。慢慢地我開始接受需要接班的事實。當我對著父母說我要接工廠的那一刻,我也才發現,他們並不是過去以為的沒有期待,只是他們不願意孩子們被這份期待束縛,於是藏了起來。過去我從來沒想過有一天會接班,也不覺得我接的了,決定接班,也代表著一切從頭開始。真的接的了嗎?到現在我也不能很有自信的說我行我能做得很好,但心想背後的這些農民,只能努力跟上父母的腳步,往前走。

Yi-Pei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