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勇敢畫下句點──《這一次,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
你結束這段關係,一切都終結了。
有時,告別最難的地方在於向對方說出口;有時,放手只是痛苦的開端。你可能還沒準備好,即使有所準備也不可能準備充分。因此,告別後要照顧自己會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即使告別是件「好事」也一樣。
你可能會產生各種情緒,一些未曾預料的感受可能會開始慢慢浮現。例如,你會覺得鬆了一口氣,因為你終於開口告別;你可能會生氣,因為你覺得這段關係被迫發展到只剩下告別這個選項的局面,你很憤怒一切為何會走到這個地步;你可能會傷心,因為你失去許多;你可能會開心,因為你得到許多(你更了解怎麼照顧好自己,也更清楚自我價值)。
哀悼因為告別而失去的人事物,有時候會比對方真的死了還要令人難過。這是因為他們並沒有死;他們的生活沒有了你,照樣能過得下去。然而,你的生活就算少了他們,其實也能過下去。
這本書是我在亂滑博客來時無意間點到的,試閱內文就被觸動到。
對我而言,這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書,也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知道所謂的告別,不只是我認知到的那些關係。
通常我們聽到「分手」,第一個念頭想到的會是戀愛,再不然就是婚姻關係。
可是我們人生中,其實有比戀愛更多的「分手」,像是這些詞彙:告別、結束、擺脫、失去聯繫、新的開始、分開、切斷、斬斷、放手、放生、絕交、分道揚鑣、散了、斷絕關係、人間蒸發、形同陌路、畫下句點等等的相關詞彙。
這些詞彙讓你聯想到了什麼嗎?
是的,分手的對象還可以含括:性別認同、父母、長輩、兄弟姊妹等手足、同學/同事、摯友、繼女/子、繼母/父、鄰居、宗教或性靈團體、社群、老闆、主管、事業夥伴、老師、心理/治療師、教練、寵物、植物、城市、業務上卻超過泛泛之交的關係,甚至是自己的肉體、器官等等的,非常廣泛。
只要關係有發生問題,沒有方法解決,就需要告別的過程。
我認同就像作者說的,與情人的分手的原因、心碎大家經歷通常會類似,但這種非戀愛、婚姻的關係結束的衝擊就不同了,旁人可能無法理解,也無法賦予我們支持和同理。而我們也難以啟齒,因為理由複雜且難以解釋。該如何幫助自己恢復活力與生氣?那些難受的情緒可能會被別人視為小題大作。
在戀愛關係以外的告別中,你的社交圈有可能與對方重疊,這就使你很難結束這段關係,遑論提及你對結束關係的感受。例如,你的摯友變成你的事業夥伴,後來兩人拆夥了;或是你不再與母親說話,但和姊姊還是很親近,在這些情況下,斷絕關係的過程就會變得棘手。
鮮少有人會談論戀愛關係以外的「分手」,所以你可能不知道能夠找誰傾訴。對方可能是你的家人,事業夥伴或最好的朋友,但也可能是一個團體,你的職業或是宗教信仰,所以和這些事物了斷可能會讓人感覺相當孤寂,和過去的自己告別也是如此。
而原來這樣的情況,也有心理治療的術語,這種感受就稱為「被剝奪的悲傷」(disenfranchised grief),也就是當我們為了失去的事物感傷時,卻不被社會大眾所認同的悲傷感受。
這一點也是作者婕咪•瓦克斯寫這本書的動機,她結束一段親密的友誼,一方面為自己感到難過,為了失去這個人傷心;一方面思索著哪裡可以找到幫助她繼續前進的辦法。
我個人相當喜歡婕咪的文筆(或許譯者也有關),情感細膩,把告別心理層面的剖析相當到位,讓我閱讀過程中點頭如搗蒜地認同:「是啊…真的,沒錯!」
原來一本適合自己的書,會藉由自己的手指亂滑而找上我。
記得學生時代跟同學絕交後,那種失落鬱悶、無法忘懷的心情,曾被朋友取笑說搞得像失戀。然而,這些年來,經過幾次分別,我也接納了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人:認真且在乎自己的感受。
只是沒有被同理到的心情,難免會感到寂寞,於是,當我看到這本書的試閱時,彷彿從書中看到自己。
對我而言,這本書是人際斷捨離中的「離」,脫離對人事物的執著與迷戀。
在決定剪斷一段關係,不再見面的過程中令人掙扎,但那股令人討厭、厭倦、反感的力量會給予我們勇氣告別。然而,我認為更困難的是心理上的距離,我選擇絕交的那個人,還留在我的心裡,心裡還是與他連結,可能我還是在生對方的氣或者還是在乎他,在乎過往相處的回憶、在乎他現在過得好嗎?
這時候跟對方好好告別,對我而言就是一個必然的儀式,是平復心情的過程,可以減少些難過、遺憾、罪惡感。
如果還有沒有發洩完的怒氣、來不及說完的話、錯過表達的感謝,即使我們說不出口,也可以寫在紙上。跟對方好好告別不一定要寄出去讓對方讀到,這算是種與自己和解儀式。
書中提到通常關係結束有這幾種方式:
一、等到心情平靜的時候,勇敢地面對面告別。這是最困難但也是最誠實的方法。
二、透過視訊和電話告別,不在同一個空間,彼此保有安全距離。不過用電話的缺點是看不到對方的表情。
三、寫信給對方,好處是不用面對面溝通而不小心太情緒化,還能調整用語,寫下難以啟齒的話。然而僅能提供單方面的滿足。
四、慢慢退出這段關係,這是不算親密友誼結束的溫和方式。
五、從對方的生命中消失,這方法最簡單,但只適用不怎麼熟的朋友。若是面對親密的朋友還用這樣的方式,對作者來說,就會變得混蛋了。
這幾種方式我似乎只有第一種沒做過,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勇敢。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自己許多關於真正結束或暫時分開的關係,那些回憶讓我感到失落,卻明白這樣必然情緒和過程。
主動甩人或被甩,這兩者在我人生中都曾發生過。
我曾經用了不恰當的方式,在網路上對逐漸反感的朋友被動式攻擊,讓對方封鎖我,從此不再連絡。
曾經感覺到對方明顯的忽略我,慢慢退出這段關係,共同的朋友只勸我別想太多,我怎麼反思都想不到原因。
曾經身為朋友長輩的傾聽者、垃圾桶,對方忽略我疲憊、需要獨處的需求後,我怒而失禮的掛上電話,從此杜絕往來。
曾因為姊妹的批評因此有了爭執,即使我後來送禮道歉,姊妹還是不接受,冷漠以對,姐妹把我的LINE給封鎖,我發現後也不甘示弱地把她的FB加入黑名單,從此,同一個屋簷下隔我們冷戰了5年之久。直到是她主動破冰釋出善意,分享她的東西給我使用。我淡然處之微笑說道謝或是婉拒,保持相敬如賓,也沒有更進一步。這樣的距離又維持了1年左右,我才願意向她邁向一步。朋友建議說妳就接受她的善意,但那時候我還是希望能夠把保護自己,因為她給我的傷害讓我心生警惕,還好記得洪仲清老師那時候給我鼓勵,他認為這樣的距離剛剛好,先觀察就可以,不需要一頭熱的快速拉近彼此曾經留白的距離。
今年我也跟一個交往十幾年個同學告別,那時朋友給我的建議是:從這段友誼中慢慢抽身,再消失不見。然而,這並不是我的行事作風,我不喜歡如此不明不白,因為自己也曾經這樣被這樣對待而傷心過,所以我並沒有採納。這本書的作者婕咪也是這麼認為,人間蒸發,對過往親密的人來說是一種混蛋的方式。除非你跟對方不熟,淡而遠之很容易;或是對方會使用言語或肢體暴力,讓你不知如何接話,那可以選擇消失。
然而,這其中也是有破鏡重圓的關係,關係復合了,只是我們彼此心態和過去不再相同。對於這段時間和距離,相對可以說是沉澱和休息。
分開就像發生車禍。剛開始,你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在你尚未從這團混亂中釐清頭緒前,你得先離開現場。只有在從驚嚇中恢復以後,才有辦法看看車輛損壞的程度,知道值不值得花錢修理。
在等待損傷結果確立以前,你會開始思考這一切之所以發生的原因,例如:是誰的錯、如何避免,還有如何讓自己更安全等。思考過後,或許可以找到重修舊好的理由,也可能找到繼續維持分開的正當原因。分開是自我評估的好時機,即使你不是主動提出分開的一方,花一點時間了解分開背後的原因,也有助於全面認識這段關係,以及自己在關係中的模樣。分開也能讓你檢視自己在結束關係時,所扮演的角色。你可能不喜歡自己當下的行為或反應,也可能看見自己醜陋的一面,於是便能試著改正。
若是你正在考慮回到某段關係,請先衡量分開和休息所帶來的好處與壞處。
分開不全然是只有傷心和壞處的,我們可以重新找回自己,或是反思後獲得成長,又或者可能明白生命中無法缺少對方而願意和好。
然而,復合也不見得關係上會好轉或是更親密,一切都要看這段空白時間和物理距離的過程中,雙方有無進化和省思,否則關係重新建立也可能是疏離,或是對方繼續利用自己來滿足需求、對方(自己)依然死性不改,故態復萌。當然,對方可以成為他自己,但那絕對不是行使自私,成了不尊重和貶低我們的理由。
所以選擇和好之前也必須衡量:
分開的三個『重新』決定重新修重修舊好之前,請先確定你已經好好思考以下的三個『重新』。
重新評估:再次思考你們之間的關係,這是否真的是你想重新投入的事物?
重新衡量:衡量這段關係的利弊。哪些部分行得通?哪些部分則行不通?解開這個結,值得嗎?
重新交往:你們能一起找到折衷的相處之道嗎?
《神隱少女》中有句廣為人知的金句:「人生是開往墳墓的列車,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捨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但我更喜歡最後白龍送別小千說的話:「我只能送妳到這裡,剩下的路妳要自己走,記住,別回頭。」
這裡說的「別回頭」有毅然決然之意,對我而言,這不完全是告訴我:不要再去回想、不准回頭看。而是為自己的割捨這項選擇中,領悟從中學習到了什麼,即使不舒服也願意為自己選擇去負責與承受,接納自己當下有限的心力,明白自己已經盡力了,而發生就是發生了,結束就是結束了,不深陷後悔的泥沼中。
告別就像是在坐雲霄飛車你的情緒起伏會非常大,所以之後的自我照顧是很重要的。懂得照顧自己,才能學會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位,並且告訴自己唯有愛、正面思考,以及讓自己好起來的渴望,才能幫助我們繼續前進。告別之後要學會照顧自己,便能挪出空間憑弔逝去的關係,同時進行省思。這是一個回顧關係、釐清自我角色的機會,也讓我們可以發揮創意、學習表達自我,同時,更能帶給我們成長的空間。等到學會照顧自己之後,我們就能找到真誠面對自我的自由,也能開始享受生命中更多的美好關係。
提出放手後,不管你覺得自己處理得很好、很差或是不好不壞,都要給自己掌聲。因為告別真的很不容易,而你現在已經可以慢慢走出來了。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會經歷分手,而《這一次,你該捨不得的是自己 》是一本關於修復、蛻變、成長的勇氣之書,閱讀完能比較接納失去的狀態,相信自己可以度過難關,推薦給大家。
喜歡閱讀、自我探索、心理學、電腦繪圖。不會任何外語,英文數字只會唸到6,卻喜歡國外自由行,喜歡一切美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