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

你沒有錯,但…我的心很痛

TA溝通分析陪我走過的自我療癒

7/9-10是TA303的第二堂課〈TA與創傷理論〉,除了因為疫情延後兩個月外,也首次以線上的方式進行。上課前,我覺得創傷主題來的正是時候,因為課程隔天剛好要與年幼的創傷個案見面,這也是我在課程開場時回應的課程期待。

課程正式開始前,老師問了幾個問題,請我們依每個問題畫下腦海中浮現的圖,然後進入2人小組分享與自己相關的創傷議題。第一次線上的隨機分組,讓我覺得似乎是”刻意”分組(求證後確定是隨機分組😅)。何以覺得是刻意呢?因為感覺過於…巧合吧!這是討論前的感覺,而討論過程中真的出現更多的巧合。聽著伙伴分享她的故事時,我腦海中浮現相似且仍印象深刻的童年經歷。輪到我分享時,我稍微猶豫了一下:順勢分享相似的經歷就好?還是要把分組前浮現的創傷經歷講出來呢?!

理論如何應用,要親身體驗才知道

話說,在繳交TA202結業報告(2021.03)時,我雖然鼓起勇氣以P.Levin的發展理論(The Cycle of Development)進行自我探索的書寫,但我卻沒有勇氣站在台上跟同學們分享我寫下的內容。因為邊寫邊哭完成報告的自己,還未準備好以口語提報的方式揭露自我探索的發現。感謝老師的允許,讓我以白雪公主的故事分享自己熟悉的心理遊戲。繳交書面作業後,老師給了我很溫暖的回應:「很動人,看起來,這報告是個容器,盛裝並啟動了你的生命歷程,特別是情緒的部分,謝謝你如此真誠而動人的反思與分享。書寫與自我整合,真的很有力量,願妳自我的拼圖,越來越清晰,並慢慢找到自己在生命中的定位」。的確,在完成這份自我探索的書寫之後,我得以帶著較為完整及輕鬆的狀態,專心準備諮商心理師的考試。

你沒有錯,但…我的心很痛

其實,自TA202腳本分析課程(2020.11)後,我開始走上自己的腳本探索之旅。何以想拿自己當實驗品呢?因為,自己的腳本自己最清楚啊,與其去收集旁人的資料,不如拿自己當試驗品,試試看TA溝通分析如何實際操作與運用。

在創傷主題課程開始前,我真實的感覺是緊張與不安的,因為我不知道自己哪些深層的創傷經驗會被勾起。下圖(1),是課程開始前我畫下的緊張與不安,而藍色就是「blue」的情緒涵義吧;下圖(2)就單純只是創傷對我而言,就是關係連結斷掉後留下的遺憾吧。

你沒有錯,但…我的心很痛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猶豫,後來,我如實與伙伴分享我畫圖時腦海中浮現的創傷事件。當下,覺得自己雖然講的有點輕描淡寫,但在分享過程中我也意外發現,自己多年來未曾注意到的影響。課程之後,我發覺自己(呼~)變勇敢了,屬於自我探索書寫內容的一部分,去年我還沒勇氣說出來的事,這次,我居然有勇氣講出來;更重要的是,在分享過程中我才驚訝地發現,不告而別是如何從奶奶離開後影響著我。

創傷課程之後,我沉澱了近兩週,即使一如往常的工作、生活,但我清楚知道「自己的狀況並不好」。昨晚,在TA303群組中,我主動跟大家“自首”這件事:「我在創傷課程之後,有點處在修復創傷的階段,而現在能說出來我想也表示我在慢慢復原了。而處在創傷歷程中的原因是…我用課堂上的創傷概念來讀自己的故事,的確有點痛,但痛過鬆很多😊」。心會痛,表示即使事隔多年,事件對我的影響還在,且還影響著自己的人際互動模式。

創傷,是很個人化的!

那天,在八點檔也出現這句話:「…要用童年治癒一生,或是用一生治癒童年…」。近年來,童年創傷成為討論熱度頗高的主題,國外學者也發展出一份童年逆境經驗量表(ACE),用以檢測童年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量表中的題目或許看似並非每個人會經歷的生活常態,但是,若將量表中的題目視為程度、等級較高的童年逆境,任何類似的情境對一個人可能的情緒影響都不容忽略。我很幸運,沒有經歷量表中描述的極端情境,但成長過程中,我也和很多人一樣有過大大小小的創傷經歷。請記得,不要用大人的視野,回頭看自己於兒童、青少年時期的創傷失落。「好朋友突然不理我了、我的玩具被丟了、我和同學吵架、鬧翻了、弟弟搶我的東西,我也被處罰、同學亂打小報告,害我被老師罵、我說的是實話,卻沒人相信我…」在你我身邊這些看似熟悉的情境,對每個孩子的影響會因身旁大人如何應對,而有不同的情緒體驗。

處在創傷勾起的情緒狀態下時,替自己加油打氣的雞湯文,雖然可能有立即性的效果,但我覺得就長期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反而容易讓自己逃避面對受到壓抑的情緒。就好比,打點滴可以讓人快速止痛、提神,但點滴的藥效過了之後呢?!對我而言,雞湯文就像是點滴般的效果,可能可以快速的調整或改變想法,但受傷的心如果沒被看到,傷口還是在啊。受到壓抑的情緒,若日後被相似情境勾起,其情緒反撲之強度可能更大更強啊!再者,在研究所受訓過程,教授們一再提醒:「如果沒有把握可以療癒個案的傷,請不要輕易將個案的傷疤揭開。」同樣的,自我療癒的人生旅途需要以自己的步調一步一步慢慢走,請務必以自己能夠承受的痛來衡量能走的深度,不要輕易讓他人揭開你尚未準備好面對的創傷。因為,所有的衝擊與後果都是你自己要承受的!

你沒有錯,但…我的心很痛!

任何關係中,若處在受害者的角色(覺得自己是受害者就是受害者),很容易陷入極度的不安全感、自我責備、自卑感湧現、悲傷或是憤怒的狀態下。不管是什麼想法,都沒有對或錯,請務必正視這些浮現的想法,並問問自己:「我怎麼了?」每個負向想法的背後,都至少有一個或多個相對應的內心渴望。

在關係中,我相信沒有人會故意去傷害另一個人,接觸心理學之後,我更確信這樣的信念是有根據的。的確,沒有人會故意在情感上傷害另一個人,因為關係中的任一方都很可能會不自覺地以童年習得之人際互動模式啟動自我防衛系統或進入屬於自身腳本的心理遊戲中。所以,在關係中,不管你受了什麼委屈、不管你多想替對方或自己找台階下,都請記得提醒自己:(對方)沒有錯,因你有你自己的選擇與限制,但…我(自己)的心很痛,需要好好陪伴與照顧。如果可以,請找一個你可以信任的朋友,讓自己的情緒有抒發的出口。過程中,也別忘了:抒發情緒不是抱怨(抱怨是心理遊戲喔),請聚焦在自己的內在狀況,而非檢討對方或旁人的過錯。

那天,聽著電台播放的老歌…「沒有你的日子裡,我會更加珍惜自己;沒有我的歲月裡,你要保重你自己」。祝福每一個,曾經在關係中受到創傷的你。

我是Iming心理師,在個人成長的旅途上,與你分享我的心發現。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