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過年期間,會玩什麼遊戲(Games)呢?!

過年期間,不少遊戲(Games)會出現在親朋好友的聚會桌上,例如:麻將遊戲、撲克牌遊戲、大富翁遊戲…以及各式各樣的桌遊遊戲。不過,我所謂的遊戲(Games)並不是大家腦海中想的這些,而是我在好說上分享的「心理遊戲」。我沒有誤導大家,因為在TA溝通分析中,伯恩(E. Berne)的確是使用Game這個簡單的詞彙,來描述人際互動間進行的心理遊戲。使用淺顯易懂的用字,是伯恩認為可以讓TA溝通分析更貼近「人」的原則。在《人生腳本》一書中(繁體版,小樹文化即將出版),伯恩寫道:

如果讓我在晦澀與明白,過度複雜與簡化之間做出選擇,我會選擇站在「人」的這一邊。

既然,不是要討論「桌上」玩的遊戲。那麼,就來應景分享一下過年期間,親朋好友聚會中可能會出現哪些心理遊戲囉。下列三個心理遊戲的名稱,摘自《人間遊戲》:

通常會在聚會中”女主人”身上看到這個心理遊戲的蹤跡。”女主人”進進出出張羅和安排所有的大小事,不管什麼時候看到她,她手邊總是在忙著做些什麼,一刻都閒不下來。她看似有做不完的事,但實際上她不會、也不允許自己停下來不做什麼事。至於透過保持忙碌,想要避免什麼或是證明什麼,或許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但亦可能連當事人自己都不見得清楚吧。若”女主人”最後出現的情緒是委屈、生氣或任何不太舒服的情緒,那麼這場心理遊戲就算結束了。

這是個可能會在任何人身上看到的心理遊戲,不限定只是在過年期間。進行這個心理遊戲的玩家,心中有一把尺,用來衡量他人的不足。似乎任何事情都可以成為評論的話題,這種玩家口中的他人會是做什麼事都不夠好的人。例如:傳統華人文化中,婆媳關係間的緊張,可以說是源自瑕疵的心理遊戲。因為身為婆婆的一方,用心中那把高標準的尺來看媳婦是否懂得分寸?是否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好?尤其是在過年期間,親朋好友團聚時更是不容許有任何拿捏不當的狀況發生。瑕疵心理遊戲中雙方標準的差異,通常就是觸發心理遊戲的餌,也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爭議。

長輩在過年期間總會詢問一些讓後輩不想回答或不想聽到的問題,長輩們的出發點是關心,但聽在後輩耳裡卻是百感交集。更甚者,長輩聊著聊著就會出現許多過來人的經驗談,而這些老生常談很可能是每年都會出現的內容。親朋好友的聚會上,某些人似乎很容易就進入提供建議的狀態。給予建議的人,通常會認為自己有足夠的經驗可以處理他人的問題,亦或是覺得自己有比較好的方法。然而,未處在他人的問題中,其實很難說自己會比當事人更清楚問題所在。只不過,總是有某些人容易處在積極給予他人建議的狀態,是因為旁觀者清嗎?!其實,並不盡然。與瑕疵玩家相似,玩我只是想幫你的玩家,心中亦有一套事情應該如何處理的標準,當發現對方與自己的處事方式不同時,容易在對方未要求協助時,主動提供自認為較佳的方法。但提供的建議或協助,卻不見得是當事人需要的。

過年期間,人多、互動多,可能平常交集較少的親朋好友們,都會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聚在一起。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通常是為了獲得進一步的人際關係連結,而心理遊戲則是雙方在交流過程中為了產生連結而出現的互動模式。心理遊戲的結局基本上是負向、不舒服的,但是,若在心理遊戲結束之後,雙方可以坦誠地好好溝通,那麼心理遊戲便能促使雙方更了解彼此。

心理遊戲特徵之一是:處在心理遊戲中是難以覺察的,通常會在心理遊戲結束後才感覺到不舒服。

遊戲無所不在,戲中容易糾結,請勿入戲太深。

我是Iming心理師,陪你鬆動曖昧溝通中的心理遊戲,邁向自主。

—————

【心理遊戲】之〈真實渴望〉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