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

談心解憂篇|放慢速度,你會有不一樣的「心」發現。

我是個開車喜歡左顧右盼的人,或許可以自我安慰說,是為了確認路況。而這樣的我,總容易發現不一樣的景色,而每當我分享意外的發現時,副座的朋友總帶著不解的口氣問:「你到底有沒有專心在開車啊?」所以,我認為我不是一個開車專心的人。我也必須要說,可以如此悠閒開車的狀況,只適合在車流不多的郊區或是鄉下地方,進市區我也會繃緊神經專心開車的,因為…車多、紅綠燈多啊@@

一趟開車只要5分鐘的短路途,我選擇騎腳踏車,且還是折疊式、輪子較小的腳踏車,我花了近20分鐘/趟。雖然感覺像是在自我折磨,但偶爾我會需要一段可以慢慢來的思考時間。在我慢下來之後,我會注意到平常呼嘯而過的景色看起來不太一樣了,而很多的省思也在放慢的過程中沉澱發酵。那天一位朋友讀了好說星球專訪關於我的文章後,留言寫道「你的文中,讓我發自內心深省,〈放慢自己的腳步〉。我時常把每一天當作最後一天,或機會錯過不再有,讓自己緊張甚至是緊迫的過日子,有好多想做的事,可是自由的時候很少,壓迫自己盡快完成,甚至列了清單,這樣反而讓自己的初衷不見,當初的喜歡變成不得不!我要好好學習放慢腳步,好好思考。」我回應:「我們太習慣〈快〉,反而忽略需要花時間學習〈慢〉啊。我在陪伴過程中體會到,原來還是有比烏龜慢的…蝸牛啊!」

其實,我是心中帶著疑惑才選擇騎腳踏車放慢速度、沉澱思考的。有時候,朋友間閒聊過的話題、亦或是訊息中的一段話,都很可能讓我陷入思考的狀態。

隨著時間沉澱的心情,代表什麼?

不在意了?沒影響了?

若是如此,

那曾經的過程算什麼?

關於我的疑惑,或許很多人會說:「這算什麼疑惑?」或者是「哪有閒工夫想這樣的問題?」也是啦!但,我就不想帶著疑惑過日子啊!因為我不想讓自己成為「無感的大人」。或應該說,曾經是覺得感覺、情緒太麻煩,懶得多想一點的我,隨著年齡的增長及接觸心理學的關係,我想學習好好善待自己的「心」吧!坊間很多勵志文都寫著:曾經擁有何必在意結果…之類的話。

很多的道理頭腦都相當清楚,但過不去的是內心糾結的情緒,不是嗎?!

寫到這裡,我想稍微以TA溝通分析(又譯為交流分析)中的P-A-C自我狀態【延伸閱讀–過去&現在三個我】來討論一下這樣的狀況。

談心解憂篇|放慢速度,你會有不一樣的「心」發現。

腦中知道很多的大道理,因為我們的父母自我狀態P,內化和吸收很多屬於過去接受到的〈訊息〉,例如:要盡好本分、不要好高騖遠;要專心工作、不要胡思亂想。再者,成人自我狀態A也會在風險評估〈5W1H〉後,決定好好面對生活、好好工作,暫時先將不安的情緒擱置一旁;成人自我狀態A於評估後作了對〈當下〉可能是最有利的選擇。但是,兒童自我狀態C卻不一定會欣然接受。當兒童自我C不是心甘情願接受對當下所作的選擇時,內心裏悶悶、卡卡的感覺便會浮現。如果,兒童自我C的情緒受到壓抑,一直未處理、未予以正視的話,那麼,過多的情緒壓抑會讓自己慢慢成為一位對人事物無感的人。這點,我不樂見!

放慢速度的心發現

騎著腳踏車看著路旁的景色,當望著遠方一棵樹時,我好像突然懂了什麼:

風來了,樹葉才會隨風飄動;

風停了,樹葉就只是靜止著。

心與情緒,不也正是如此嗎?

情緒來了,心隨著情緒起伏;

情緒退了,心回到平靜狀態。

咦?在日常不過的事,有什麼好懂的啊?也是啦!所以我繼續放慢思緒,試著釐清當下的頓悟到底是什麼。一棵樹的茁壯與否,會看樹幹的粗細;一棵樹的綠意生機,會看樹葉的顏色。不知道大家是否曾看過下方這張圖〈倒立的樹〉:

談心解憂篇|放慢速度,你會有不一樣的「心」發現。

(2008 交流分析諮商能力發展 p.37)

居然樹的成長樣貌也可以與過去-現在-未來有所連結,真的是生活中處處有心理學啊!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情緒會慢慢平復(樹葉沒有風就會靜止);而情緒影響的程度,會因內心強度不同而有差異(讓樹葉飄動的風,能否晃動樹幹,視粗細而定);最終要如何繼續面對未來,則要看內心修復的速度(若樹木的根基夠深夠粗,且緊抓著土壤,就算面對颱風,可能只是斷了樹枝和樹葉,但並不影響樹木本身,假以時日仍然綠意盎然)。

頭頭是道的人生大道理,我想你我都清楚。然而,若只是頭腦懂了,對於煩惱或困擾的解決,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幫助。就好比,跟學齡前的小孩子講行為規範的大道理,或許孩子會點頭說好,但你覺得孩子真的懂了嗎?!

放慢速度,靜下心來,你會發現不一樣的風景。

我是Iming心理師,陪你談心解憂。

Iming

40+ 以跨領域的身份成為諮商心理師,在尋找適合自己理論學派的旅途上,受到TA溝通分析創始人E. Berne以風趣、簡潔易懂的方式命名心理遊戲所影響,從而聚焦於TA溝通分析理論的學習與心理遊戲的探討。 與你分享生活中的《心》發現:心情抒寫 & 心理遊戲,期待透過文字產生陪伴與鬆動的力量。